方太,從20年前的顛覆者,到成為領軍企業,獲得了授權技術專利數量近600項,超過行業第二名至第十名的總和,2015年營業收入已超65億。
而現今的方太廚具由這個習慣穿著淺藍襯衫,戴無框眼鏡,講話輕聲細語,書生氣十足的茅忠群執掌。
斯斯文文的茅忠群,在企業家圈子里其實屬于“另類”:當同齡企業家拼酒局時,他在家捧著國學著作閱讀;當其他企業家追逐資本市場、一夜坐擁百億財富時,他拒絕上市;當競爭對手遵循叢林法則、土狼文化時,他用儒家思想打造企業文化;當廚電行業充斥著價格戰和劣質商品,方太比洋品牌賣得更貴,還賣得更好,以4000元以上的油煙機為例,以方太為龍頭的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逐年增長,目前已經超過90%。
那么方太成功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商業秘訣呢?
不打價格戰、不上市,只做高端
茅忠群一直認為,自己并非什么“富二代”,他說自己既不是繼承者也不是守業者,而是和父親一起創業的開拓者。
1994年,他的父親茅理翔創建了以生產打火機為主的飛翔集團,年出口量在全球位列第一,卻因競爭激烈而陷入增長瓶頸。當時茅忠群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春節回家過節,年夜飯的餐桌上,他感受到了父親的無奈。
之前,他已看到點火槍事業的前景有限,當父親邀他加入家族企業時,他的回答是,“我不想守業,我要創業”。
此時,廚電產品恰好進入他的視線,他發現該領域的高端產品都是洋品牌,欠缺國產高端品牌。于是,1995年他確定做高端抽油煙機。
之后,為了避免家族企業的裙帶痼疾,他與父親約法三章:第一,成立一個獨立的品牌;第二,另起爐灶,親戚不能進入;第三,關于方太的方向性決策,他說了算。
創業伊始,茅忠群就確立了專業化、高端化和精品化的品牌定位。開發第一款產品時,他們先對500戶用戶進行調查,找出當時市場上抽油煙機的六大弊端,比如吸力不足、滴油等,并聯合高校的工業設計力量開發出第一款“深型機”。當年,這款機器賣出3萬臺。接下來,方太的第二款產品——Q型機的年銷售量為40萬臺。
1996,茅忠群聘請香港著名烹飪節目主持人方任麗莎任形象代言人,“炒菜有方太,除油煙更要有方太”的廣告語響遍大街小巷。茅忠群此舉名利雙收,“方太”高端品牌的形象逐步確立。
方太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同行的警惕。2000年,同行聯合降價,價格降幅達50%,方太連續5個月銷量呈零增長。“那段時間是我最難的時候,銷售經理天天給我和父親打電話要求降價。”但他堅持不降價,“一旦降價,品牌最初的定位就功虧一簣了。”結果方太當年的銷售額持平,戰火并非想象中的慘烈。
自此,“不打價格戰”成為方太的一個經營理念。之后,茅忠群又往“一不”方針里注入了“兩不”:不上市,不欺騙。前幾年,江浙地區的創二代們頻頻染指資本市場來擴大版圖,茅忠群則拒絕上市,“如果上市就面臨著股價漲跌、投資方指手畫腳等事,為了銷售利潤不得不采取短期措施,對長期做品牌不利”。
而在經過了這樣一段艱難歲月后,方太就幾乎沒有再遇到如此大的困難,不僅因為市場對于方太高端定位的接受,更重要的是,企業內部也越來越堅定了對于這一定位的追求。
茅忠群說:“99年那段相對困難時期度過之后,一線銷售人員已經不會直接問這個產品能否降價了。我們對銷售人員的考核標準也是圍繞著打造高端品牌的定位而來,方太在整個吸油煙機市場的占有率我并不在乎,方太在高端市場能夠保持在第一,那就足夠了。”
如今的方太已經成為了廚電行業,尤其是吸油煙機行業中名副其實的領導品牌,占據了超過30%的高端吸油煙機市場,不過對于已經取得的成績,茅忠群依然顯得很低調:“盡管經過這16年,方太品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與歐洲的那些高端、奢侈品品牌相比,我們的時間積累還是很不夠的,真正的高端品牌必須要經歷住時間的考驗,方太還需要不斷努力。”
制造企業的根本,就是產品
2015年,方太的銷售收入是65億。茅忠群并逐步加大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現在他把公司年收入的至少5%用于研發。方太擁有廚電業首個國家級技術中心,業內全球規模最大的8000平方米的、設施最先進的廚電實驗室,由200多人組成的技術研發團隊在里面從事研發工作。
對于傳統企業是否能夠轉型學方太,茅忠群表示,傳統企業,首先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方向是什么。
“制造企業的根本只有一個,就是產品。銷售、渠道,當然都需要去做,需要與時俱進。但是在好產品的基礎上,營銷才會有更好的結果。所以要想想,你的立企根本是什么?”
縱觀國內,這幾年,表面上感覺消費需求不足,很多企業的日子也比較難過。但另一方面,很多消費者去到國外購買大量的高品質的商品。面對這種現象,中國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就是說,并不是國內市場需求真的不足,而是我們的供給有問題,我們的產品品質有問題。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市場很大,爆發式的需求導致中國企業習慣于馬馬虎虎做產品,反正做出來都有人要。這種馬虎是過去的環境造成的,現在環境變了,市場必須要隨著變。
因為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很多中產階層,他們現在需要的是高品質的商品,而不是廉價的商品。但是,國內市場很多時候滿足不了這個需求。所以茅忠群很推崇供給側改革,核心就是產品要轉型升級,而產品轉型升級的核心就是要提倡工匠精神。
今年《總理工作報告》上明確提出“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對中國企業意味著什么?缺乏積累的企業該怎么轉變?
對此,茅忠群說:“我們要提倡工匠精神,研究怎么樣把我們的產品做得更好。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對產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個在日本是表現得比較充分的。我想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不缺這個,所以目前提倡工匠精神非常及時,也有利于改善國內的需求。”
方太從創業一開始就提倡高端,定位叫作專業化、高端化、精品化。在研發端靠創新文化(300336,股吧),在制造端靠工匠文化,貫穿整個過程的還有品質文化。所以方太從創業開始就有工匠文化在里面。
他引用王陽明的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并解釋道,你做不到是因為你不明白,你真正明白了,就很容易做到。
所以,真正明白就是意識到,企業不好過是因為產品太爛了。要想把企業做好,首先得把產品做好,要想把產品做好,這就必須要依賴工匠精神。只要能深諳這個道理,傳統企業轉型并不難。
不做500強,要做500年
茅忠群有一句語錄在網絡上流傳甚廣,那就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企業永遠不會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
作為一名企業家,常常會遇到困惑。在他認為,任何人都要有一些自己堅信的東西。而且這個東西是正確的,就是所謂正信。如果沒有信念,會過的很苦、很累。有信念,做抉擇就很容易了。
茅忠群說,方太交的稅在很多年來都超過他們的凈利潤。只以利益為考量的企業,稅交得太多,就會動很多腦筋去避稅、或者是逃稅。
有企業這么做,但是他不會這么去想。首先要知道,作為企業家,合法納稅是應該的,第二要相信,稅交的越多,對社會貢獻越大,這是企業家的價值所在。
在2015年前,方太的愿景一直是“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業”。他說,如果連勞動法都沒做到,那誰會尊敬?“所以我不會只考慮利益,不會自欺欺人,很多決策都很簡單,不是那么難的。”
2015年后,茅忠群把企業的愿景又上升到新的高度。在2014年年底總結大會上,茅忠群慷慨激昂地對著一萬多名方太員工,宣布了新的公司愿景時,員工都非常高興。
2015年,方太愿景從“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業”修改成“偉大的企業”。他的理想是:不做500強,要做500年
從傳統文化看,企業不僅僅是經濟組織,還是社會組織,所以不僅要滿足創造顧客需求,同時還要利于社會,導人向善。古代的家庭更多的依附于大的家族,現在的家庭更多地依附于企業。所以,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必須要承擔社會的責任。在這個基礎上,茅忠群列出了偉大企業這4個特征。
特征一,顧客得安心
偉大企業的產品、服務一定是讓顧客得到安心的,不會煩惱,不會浮躁,不會不安。游戲會讓人沉迷,而這種沉迷不是家長所期望的,有些孩子沉迷于游戲,眼睛也壞了,其他的事情也不管了。這就不是一個讓人安心的產品,不是偉大企業應該做的。
特征二,員工得幸福
不是企業競爭力很強就行了,如果員工過得很苦,很累,很不快樂。這樣的企業中國也有很多。但我覺得要做偉大的企業,我們要讓員工得到幸福。
特征三,社會得正氣
社會責任是從你的經營管理開始,每一環節都要體現社會責任,都要為社會注入正能量。
特征四,經營可持續
他相信前三條都做好了,經營可持續基本上也能做到,因為都是相輔相成的,經營越來越好,前三條也可以做得越來越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