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界對盛大游戲即將改名的猜測,盛大游戲方面回應表示,根據與盛大集團的相關合同及盛大游戲的自身發展,正在醞釀更名的時機和可行方案。
如今,盛大游戲私有化正處于關鍵階段。一邊是新股東中銀絨業和世紀華通陷入惡斗。近日爆出投資人將相關方中絨集團告上法庭,中絨控制人傳被調查。此外,因投票權問題,私有化出資方之一的世紀華通搬出香港高院禁令救局。另一邊則是前股東盛大集團發布公告撇清關系 。關于最終哪家公司能接盤盛大游戲,控制權拉鋸戰何時作罷,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分別致電中銀絨業董秘辦以及世紀華通董秘辦,雙方均表示:“不方便回答此方面問題。”記者同時致函盛大集團,對其退出盛大游戲舉動的原因以及未來公司的發展戰略作以采訪,截至記者發稿時,未獲回復。
成也傳奇敗也傳奇,全產業鏈轉型節節潰敗
“成也傳奇,敗也傳奇”。2009年,盛大子公司盛大游戲登陸納斯達克。數年后,盛大游戲走向了私有化的結局。然而私有化之后盛大游戲的業績依然沒有得到改觀,繼續下滑。
游戲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盛大集團的發展軌跡來看,盛大游戲《傳奇》都幫助創業的陳天橋快速崛起,并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當年,靠著獨家代理韓國網游《傳奇》,盛大完成爆發;也正是憑借著這款游戲超乎尋常的吸金能力,盛大游戲得以邁入資本市場。”
在張書樂看來,盛大之所以選擇退出游戲板塊,不是因為盛大游戲不再賺錢,而是因為近年來致力于資本運作的盛大方面意識到該板塊的紅利即將消失,畢竟諸如盛大傳奇游戲已經運營好多年了,其長效紅利已經不在了。
盛大游戲2015年半年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其凈營收14.46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6.1%;凈利潤為3.266億元,同比下滑50.5%。
在觀察人士看來,完成財富積累的陳天橋開始積極尋求全產業鏈的轉型,他試圖利用板塊的補充發展,將盛大網絡打造成一個產業鏈閉環。陳天橋曾以迪士尼類比,在多個場合發表觀點稱將把盛大打造成娛樂版的迪士尼。
依靠資本之力,盛大發展出了備受世人關注和詬病的全產業鏈形態——從上游的原創資源(華友有無線渠道和音樂業務、起點中文,盛視影業、Actoz等),到運營平臺(盛大 游戲、華友、盛大在線等),再到用戶渠道(酷6、浩方、華友等)。
從陳天橋的轉型軌跡中可以看到“盛大系”龐大的版圖,涵蓋了游戲開發、游戲運營、原創文學、視頻分享、影視制作、游戲主題旅游、版權分銷、無線分銷等游戲相關業務。
2005年,陳天橋提出了虛擬播控平臺概念的“盒子計劃”,然而“盒子計劃”偏偏生不逢時,在盛大方面投入4.5億美元奔走市場洽談合作的時候,2006年4月,一則國家廣電總局“叫停各地方電視臺的交互式網絡電視業務”的禁令無疑給“盒子計劃”帶來了巨大打擊。
隨后,陳天橋將目光瞄準了文學網站,盛大文學成立后對起點中文網、榕樹下、紅袖添香等平臺收購后,一時間盛大掌握了文學類網站領域的各種優勢資源。然而,盛大文學卻遭遇了高管離職,知名作家出走,嘗試IPO幾度失敗等等,最終被騰訊收購,黯淡離場。
而在陳天橋的泛娛樂戰略中,2009年6月,盛大花了4620萬美元收購華友世紀51%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四個月后,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后,華友世紀收購了酷六網,使得酷六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此后,酷六網通過借殼的方式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第一只視頻概念股。然而,隨著2011年3月14日酷六網創始人李善友的離職,盛大與酷六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家知名網站的業內人士表示:“當時據說是盛大方面無法忍受酷六燒錢、資金缺口不斷擴大的局面,因此迫使酷六進行轉型,從而將成本降低。”
然而,就是當年這樣一個與優酷實力相當的酷六網,如今已經面臨退市的風險。2015年8月,酷六因超過30個交易日股價不超過1美元,收到納斯達克發出的通知函。
隨著一個個曾經的金色招牌卻不幸淪為公司轉型的犧牲品,盛大的全產業鏈轉型也正在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泛娛樂化布局危機四伏
從游戲行業到泛娛樂產業的全產業鏈布局,陳天橋下了一盤很大的棋,卻不幸將盛大困在其中。
張書樂表示,實際上,通過游戲獲得資本積累的盛大一直在尋求公司轉型的突破口,目前致力于創投等業務的盛大一直在努力回避游戲為主業的公司將會面臨的發展瓶頸。他以2009年依靠代理經典網游《魔獸世界》而成為中國游戲行業一線企業的九城舉例,該公司就因為上游的游戲研發廠商暴雪將游戲中國區代理權交給網易,而從此一蹶不振。雖然手握強大現金流,也退居到游戲行業“不入流”的行列。
“隨著手游的崛起,網游的發展也受到了沖擊,加上中國整個游戲行業都缺乏創新力,發展后勁匱乏,像以往那樣如同盛大游戲一樣爆發式增長的機會已經不可能有了。而盛大游戲方面除了《傳奇》實際上相繼開發了幾十款新的游戲產品,然而一直未能突破技術短板實現有效增長,因此,盛大游戲目前具備支撐實力的游戲產品幾乎沒有。”張書樂表示。
“原有的拳頭產品已經過氣,而新的業務核心還不成氣候,盛大此前的轉型也是勢在必行,然而,公司決策層在發展戰略上的失誤以及公司內部管理的諸多問題,都是盛大需要克服的瓶頸。”知名互聯網從業人士蔡先生告訴記者。
事實上,當年由陳天橋和弟弟一同開創的公司“家族企業”的痕跡還是很重的。內部管理上,盛大系的一些理念也被廣泛詬病。公司內部管理不暢,致使人心不穩;轉型策略都是淺嘗輒止,不能形成持續性產業,大量優質資源被浪費。
高管離職潮是盛大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公司前高管李瑜、譚群釗、張向東、陳芳、凌海等都選擇了從盛大轉身而去。“人才是公司的發展核心,高管離職無疑會讓公司相關板塊人心不穩,對公司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知名商戰專家汪涵表示。
“面對曾經有著耀眼光環,如今卻羈絆在泛娛樂化轉型路上的盛大,其轉型屢次失利的背后是游戲主業的沒落、公司發展戰略的失誤及高層人士動蕩等因素。”業內分析人士置評,曾經呼風喚雨的盛大,正一步步跌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