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每一個新入職的員工都要先去呼叫中心至少工作一周(當然,呼叫中心的名字也很特別,叫“消費者忠誠團隊”)。接受培訓之后,如果你不想接受這份工作,馬上就能無條件得到3000美元。
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很怪,公司高管的頭銜是“猴子”,反而助理被叫做“忍者”。大約3年前,公司創始人,臺灣裔美國人謝家華(Tony Hsieh)又引入了一種新的管理制度——Holacracy(合弄制),它的核心是取消所有的管理者,根據每個人的天賦和創造力自由組建小組。
和傳統管理制度中,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角色不同,Holacracy是根據具體的工作來定義角色,每個人都可以以自身情況參與多個角色,而且這個角色是快速迭代的。
在這家公司,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熱烈的笑容,第一次去的人甚至會因為不可思議而覺得有點毛骨悚然,但很快就會習慣這種溫暖的氣氛。
“緊迫感驅動一切。”
Zappos創始人謝家華
這個制度聽起來簡單而美好,而且Zappos不是一家小的創業公司,它有1500名員工,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Zappos首創的365天免費退貨和延期付款策略被奉為經典。
“還招人嗎?”即使知道這家公司遠在大洋彼岸,你還是忍不住這樣調侃一下對嗎?先別著急,New Public網站的Roger D. Hodge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幫你實地體驗了一下這個烏托邦,或許他的描述能讓你冷靜不少。
在Holacracy被宣布的時候,有14%的人選擇了離職,離職得到的補償很公道:3個月的工資或者按工作年限折算,每一年折算為一個月。
離職的人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時刻面臨著薪酬降低的危險。一位叫Kirby的中層管理人員厭倦了和其他部門的領導明爭暗斗的日子,他覺得自我組織的團隊能帶來幸福感,所以他加入了Zappos。
但是,很快,他就發現,薪酬是個大問題。當一項工作完成以后,所有人就要投入另一項工作(當然,每個人都同時身兼很多工作),隨之角色就要重新分配。即使曾經身為領導,在角色改變時也將面臨薪酬的降低。Kirby有一個大家庭,他坦言,如果新年之后他的薪酬明顯降低,他肯定會選擇離開。
Holacracy的理念是人是可以自我驅動的,而傳統的管理制度充滿官僚氣息,呆板而難以變通。所以,Holacracy中人沒有固定的工作職責,而是被分為不同的角色,每個覺得都隸屬于一個圈子,各個圈子互相重疊交錯,圈子不是被“經理”主導,而是由首席聯絡人(lead link)主導。
也有人喜歡這樣的制度。UX設計師Coy就是,他覺得這種自我驅動的團隊很有幫助,他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管理人員不喜歡Holacracy的原因是,“其他人在尋求合作,而他們在尋求穩定”,對于靠支票生活的人來說,時刻變動的生活是很可怕的。
這樣的制度帶來的另一個后果是,有時候責權很難劃分。一位叫Murch的員工告訴作者,6月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會做事了”,在有老板的預算的情況下,大家按部就班做得很好,但是“現在沒有人知道預算是多少,也沒有人做決定,因為大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權利去做。”
到9月的時候,情況終于有所好轉,“至少大家知道做什么了。”但是談到報酬的時候,Murch卻顯得很沮喪。因為在一個自我組織的團體里,薪酬也是由大家一起決定的。
Zappos甚至設置了一套制度:依靠徽章以及內部貨幣“人民分數”(People Points)來衡量薪資。員工們可以通過參加各種活動獲得各種各樣的徽章,甚至有“著西裝徽章”。這些徽章都是由員工自己、首席聯絡人或者謝家華本人制定的。
每一名員工都需要積極參加活動來贏得徽章和分數,Murch想要忽略分數,但他知道這不可能,因為他想要任何漲薪的機會都需要這些。
在傳統的公司制度里,員工漲薪是由人力資源部門來評估的,但在這里不是,如果想漲薪,你需要自己評估自己的價值,寫出漲薪幅度并羅列自己匹配這份薪資的徽章。然后,漲薪還要得到“人民”和首席聯絡官的支持。誰總會是首席聯絡官呢?當然是謝家華本人。
Murch形容Zappos招聘的原則是“hire slow and fire fast”,任何被認為有損公司文化的人會被快速清除。
有沒有覺得這個制度有些耳熟?有人把它比作中國某個時期特有的混亂和“強制的積極”,所以,你還愿意去這家公司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