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無論是大型民企,還是中小民企,都越來越重視管理了,這是個大好事。但是,也有不少的中小型民企,在管理上的做法讓人不可思議,把本來簡單的管理搞的復雜化,使企業(yè)的發(fā)展受到制約,甚至死無葬身之地。
亂象之一:建立繁雜冗長的流程
在青島有這樣一家企業(yè),老板是從國企辭職出來的,后來歷經多年的打拼,建立起了自己的企業(yè),因為他對國企那套管理套路非常熟悉,于是繼續(xù)沿用,并做的比國企還要復雜。
這家企業(yè)大概1000來人,年銷售收入不足10個億,他們提出的管理理念是:細化到細節(jié),量化到刻度。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他們設置了大大小小的二十多個管理部門,建立了令人無法接受的繁瑣流程。
譬如他們的文件審批流程,文件由職能部門起草完成后,首先要經過本部門負責人的審核,然后再到分管此項業(yè)務的總監(jiān)審核,再呈報至辦公室文書登記,再由辦公室主任審核,再由董事長秘書審核,最后到董事長的手里。董事長在審批文件時,不僅要審查文件的內容,還要對文件起草質量給予或A或B或C的評價,這個評價要列入對文件起草部門的考核。
如果這是個國有企業(yè),我們或許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的事發(fā)生在一個純粹的民營企業(yè)里面,真的讓人抓狂。一個文件的審批流程是這個樣子,可想而知,這個企業(yè)的其他管理流程更要復雜。管理必須求質量,但也必須考慮成本;管理必須有規(guī)矩,但更得考慮效率。
亂象之二:實行奇葩可笑的培訓
在濰坊有一家500來人的企業(yè),業(yè)務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企業(yè)迫切解決的問題,顯然是如何走出困境,而不是其他。
但這個老板不這樣想,也不這樣做,卻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員工的培訓上。于是做出了“每天培訓不少于1小時,每人每天必須寫不少于1000字讀書筆記”的決定,老板親自起草這個決定,要求個人筆記必須每天下班前上交,公司每天檢查,納入對個人的考核。
不僅如此,這個老板還組建了文化傳播公司,組建了管理咨詢公司,組建了培訓公司,他說,要把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經驗傳播出去,要讓更多的企業(yè)受益,幫助更多的職場人快速成長。
說起來這就像個笑話,但的確是個真實的例子。如果碰到這樣的老板,遇到這樣的企業(yè),趕上這樣的培訓,你不崩潰才怪。這樣的老板,已經忘記了企業(yè)的使命是什么,企業(yè)生存的根本是什么。
亂象之三:進行不切實際的考核
在淄博有一家企業(yè),最近聽說他們邀請了一家據(jù)說國內很有名氣的管理咨詢公司,幫助他們搞360度績效考核。我心里話,別說你們搞360度考核,就是砍掉一半搞“180度”考核,也難以推行,難以堅持,結果可想而知。
360度考核是個啥東西。360度考核,是個全方位的考核方法,是通過員工自己、上司、同事、下屬、顧客等不同的主體,來了解其工作績效,知曉各方面的意見,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達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這樣的考核方法,適合你的企業(yè)嗎?自己對自己要評價,上司對下屬要評價,同事之間要評價,下屬對上司要評價,顧客對員工要評價,各種評價信息的可信度有多少?真實性誰來檢驗?即使這些都沒有問題,難道不考慮企業(yè)投入考核的人力和物力?
這家企業(yè)已經成立多年,核心業(yè)務為造紙,這些年的經營狀況也不錯,相信他們一定會有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也一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圍,對員工行為的考核,完全可以按照“違章必究”的簡單辦法來進行。
幾點感慨:管理的簡單與復雜的邏輯
以上三個案例,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一些民企在管理上走入誤區(qū),問題在企業(yè),根子在老板。就民企來講,有什么樣的老板,就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管理,這是很有道理的。
管理是科學,也是藝術。說它是科學,因為可以運用一些制度、流程、標準將企業(yè)的各項管理推向規(guī)范,這是管理“死”的方面。說它是藝術,是因為管理過程離不開各級管理者,不同的管理者有著不同的管理方式,這是管理的“活”的方面。
我們也應該清楚,管理的簡單與復雜,是企業(yè)不同階段的管理策略。由簡單到復雜,體現(xiàn)為由分權到集權,是企業(yè)形成統(tǒng)一制度、統(tǒng)一文化的不經之路。由復雜到簡單,體現(xiàn)為由集權到分權,是核心價值理念深入人心基礎上的實現(xiàn)效率提升的不要措施。
也就是說,該簡單的時候一定要簡單,該復雜的時候一定要復雜,但復雜之后,必須回歸到簡單的軌道上去。要實現(xiàn)由復雜到簡單,就必須建立必要的制度體系和考核體系,沒有制度做基礎,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文化;沒有考核做標準,內部分配的公平公正也難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