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教育的補充,中國在線教育市場2014年熱鬧非凡,不同類型的企業紛紛入場,其中不乏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也有老牌教育培訓機構、老牌網校、出版企業以及新興的在線教育企業等。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進入在線教育行業的資金約為160億元。
“真正的玩家都潛在水下,并沒有浮出水面,所以現在看得到的報道只是表象。在線教育的規模和產品肯定能做大!未來2~3年會出現收入規模在10億元以上、估值在100億元以上的在線教育巨頭。現在大量的項目還在初始階段,大型的項目也在快速布局和發展階段。” 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是說。
傳統巨頭的尷尬
互聯網教育并不是一時興起,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有一撥最早吃螃蟹的體制內網校和電大出現,只是今非昔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平臺技術的發展,以往單一的線上教育模式無疑要以新的顛覆姿態示人。
在這樣新的一輪在線教育的對決中,傳統培訓機構的壓力著實不小。
拿新東方來說,其旗下在線教育網站新東方在線2000年上線,據媒體報道,新東方在線對于新東方的整體營收貢獻僅為5%左右,這恐怕也是業界認為新東方做不好在線教育的表現。與之相對應的是,互聯網企業大舉進軍在線教育領域。
2014年12月8日,YY旗下獨立在線教育品牌100教育將雅思在線培訓領域首屈一指的鄭仁強團隊收入麾下,同年12月15日, 100教育1.2億元收購環球網校旗下在線職業培訓業務,將業務領域從托福、雅思、K12(基礎教育)擴展到職業教育市場。
去年4月份,YY高調對外宣布計劃兩年內投入超過10億元。主要以免費模式來吸引和培育用戶。通過大手筆收購的資本運作方式,迅速做大,無疑是多金的巨型企業涉足在線教育可以走的捷徑。
對于傳統線下培訓機構,尤其是像新東方這樣的教育巨頭,轉型的難點在于自身的體制問題。
呂森林向記者表示,2000年開始成立新東方在線,但是長期以來不受線下培訓的“待見”,原因是線上線下是不同的公司,左右手互搏,線下業務一直認為在線教育是線下培訓的阻礙者(比如大量盜版產品影響面授收入),導致線上業務被“邊緣化”。
另一方面,新東方在線的網站和產品體驗上,十幾年來一直沒有大的突破,甚至還不如新興的企業發展速度快。要突破此局,新東方必須解決好這個問題。
以此來看,破解此難題之方就是將新東方在線納入線下業務之中,二者成為一體,只有解決利益糾葛問題,才能實現業務的轉型,這是最佳方案。
新東方的面授業務呈下滑趨勢,難以有大量的增量,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沖擊下,以跟誰學、請他教、輕輕家教、神州佳教為代表的C2C模式必然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新東方必須要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力量,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樣就需要新東方減員增效,因為在互聯網模式下放大了名師的效應,對授課教師的需求必然會減少。比如學而思的名師一年分成可以達400萬元,將來會有年收入過千萬元的教師。” 呂森林說。
據媒體報道,世紀佳緣創始人“小龍女” 龔海燕的梯子網和那好網由于后期資金短缺退出在線教育市場。
呂森林表示,他們的主要問題在于求成心切,試圖一蹴而就,燒錢速度過快,對互聯網背景的企業,如百度、騰訊、阿里,因為自身強大的資源優勢,使得在開拓業務的時候游刃有余。比如百度的作業幫,一年多的發展積累上千萬用戶,騰訊課堂的發展速度也較快。但是這些企業對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在開展業務的時候會走彎路。
還有一些風險投資背景的企業,由于資金實力雄厚,敢于燒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猿題庫、學霸君等,如果他們對教育行業的理解能夠加深,那么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對于面授機構、老牌網校、出版行業的企業,除了學而思等少數企業發展得比較好以外,由于自身基因的原因,在線教育的投入上一直遲遲不動,因此發展緩慢,再過幾年可能列入被顛覆的行列。但是其自身有線下的優勢,因此建議這類企業與互聯網型企業聯姻,成立合資公司,如外研社和科大訊飛成立合資公司。
三大代溝
據統計,在互聯網+的助力下,2014年,我國每天約有2.6家互聯網教育公司誕生,各路資本對于在線教育的狂熱顯露無疑。在政策和資本的助推下,資本市場的在線教育概念股也表現出了非常驚人的爆發力。
被稱為“中國教育信息服務第一股”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股價狂飆極具爭議性,超越曾經第一高價股中國船舶,刷新A股價格的最高紀錄。然而,其股價與業績相背離,根據一季度財報顯示,全通教育一季度實現凈利潤569.67萬元,同比下降22.71%。
今年5月29日,全通教育遭持股5%以上的股東中澤嘉盟減持1.43%股份。5月23日,據《投資快報》報道,全通教育被傳成為證監會集中部署2015年證監法網專項行動第三批案件中,所涉及12起異常交易類案件之一。受這些利空消息的影響,全通教育股價近日一路下跌。
全通教育的股價之所以這么高,呂森林認為,原因在于這是A股市場第一支命名為“教育”的股票,因為以往教育培訓機構由于政策限制,是無法上市交易的,因此具有標志性意義,這意味著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企業進入A股市場。他表示,不排除有人為炒高全通教育股價的可能。
種種跡象表明,資本與在線教育的確存在“代溝”,主要表現為:資本對于教育行業的特性不理解,而這種“代溝”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資本在投資在線教育的時候冷熱不均,有些行業過熱(比如題庫、拍照搜答案等就有幾十家企業),導致某個項目過競爭過于激烈。有些很有價值的項目反而不被重視。
二是對于有些很有潛力的項目,資本出于自身的理解,反而不看好導致好的項目被忽略,比如有些資本只投技術類項目,對內容類項目不聞不問,其實教育行業有70%的企業是與內容有關的,如果不關注則失去了70%的機會。
三是資本多看中有BAT等背景的創業者,對教育有深刻理解的創業者的重視程度不夠。實際上即使是BAT背景的創業者,在做在線教育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問題。
四是資本希望快速做大在線教育行業,而教育培訓行業的成長周期相對比較長、速度比較慢,然而一旦成長起來收益非常好,因此與資本的預期不合拍,因此建議資本在投入的時候不要拔苗助長,要給予充足的發展空間。
目前,國內收入在億以上級別的在線教育企業有幾十家,比如滬江網、邢帥教育、步步高、學而思、東大正保、達內科技等等,“真正的玩家都潛在水下,并沒有浮出水面,所以現在看得到的報道只是表象。在線教育的規模和產品肯定能做大!未來2~3年會出現收入規模在10億元以上、估值在100億元以上的在線教育巨頭。現在大量的項目還在初始階段,大型的項目也在快速布局和發展階段。”呂森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