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曹順妮 陳曦 編輯_冀勇慶
同樣是北京惱人的霧霾,兩位搞教育的企業家卻有著不同的說法。4月下旬的一個財經年會上,新東方(NYSE:EDU)董事長俞敏洪吐槽北京霧霾,說兒子回國兩個月生病十多次。而在3月底,歡聚時代(NASDAQ:YY)CEO李學凌告訴本刊,霧霾堅定了他做互聯網教育的信心:這么大的霧霾誰愿意出門?互聯網教育一定會成為主流。
故事本身并無可比性,不過多少也折射了兩人目前的狀態。眼下,當YY在今年2月份推出自己的互聯網教育品牌“100教育”之后,俞敏洪和李學凌所在的公司正作為被顛覆者和顛覆者,短兵相接于互聯網教育戰場。
當然,新東方的挑戰者還不止YY。去年,互聯網的三大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闖入了它的地盤,做起了互聯網教育,而俞敏洪當年的創業伙伴、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也正在瘋狂地投資互聯網教育,資本和新玩家正在密集涌入這個尚未被互聯網顛覆的行業。2013年,滬江網獲得了B輪2000萬美元的融資,當年互聯網教育市場的投融資規模達到了1.9億美元。2014年2月,TutorGroup集團獲得了阿里巴巴、淡馬錫、啟明創投高達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TutorGroup集團旗下擁有國內最大的在線非學歷英語教育平臺VIPABC。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發現了一個能夠讓豬飛起來的風口:今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教育藍皮書》顯示,互聯網教育從2008年之后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長,預計2014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300億元。
當互聯網教育的臺風刮起之際,目前仍然占據教育培訓第一把交椅的新東方不可能坐得住了。俞敏洪的互聯網焦慮已是公開的秘密,但當最近本刊向他提及互聯網焦慮的時候,一向平和的他竟然表現出了難得的激動:“(有人)把我的一種媒體表達或者演講表達,轉化成我在這方面沒有思潮,無能,這是非常錯誤的解讀。我就是謙讓一下,謙讓不是軟弱,我不像他們那么夸張,沒做到就先把它說得無比大,整天編造數據,我的性格是做了(再說)。”
不管俞敏洪是不是真的在“謙讓”,這一次他確實遇到挑戰了。
被超越的用戶體驗
“這波互聯網教育的熱浪,快把我們烤熟了,做不完的工作。”新東方在線CEO孫暢飛舞著手中的筆,邊在一大摞單子上簽字,邊接受本刊采訪。作為新東方旗下互聯網教育的領頭人,她首當其沖。
“YY之所以做教育,就是因為我們不懂教育。我覺得這不是我們的劣勢而是我們的優勢,很多從事教育多年的人會被慣例影響。”李學凌曾對本刊表示,正是因為對教育沒有深入的了解,才敢顛覆、打破、重建一些東西。
YY最先下手搶的,正是新東方最大的蛋糕:留學英語培訓。4月22日晚19:30,YY旗下“100教育”的首輪在線課程——“托福免費強化班”正式開課。
當天的主講老師謝侃原來是杭州新東方學校北美考試培訓部總監,累計培訓的學員數量超過了5萬人次。謝侃剛上線就與4位助教一起,給上線的學生們培訓如何使用PC客戶端的功能。
開始上課了。謝侃一邊講課,一邊同步演示著教學PPT,還通過畫筆勾畫著重點內容,并在教學PPT上實時板書。學生通過PC客戶端,既可以觀看PPT演示,同時還能實時看到老師,從而感受到和課堂相差無幾的上課環境。
整個課程有著較好的互動性。老師通過答題卡隨時出題,學生們當場作答后,老師實時進行點評。通過“舉手發言”、“多人語音討論”、“文字討論”等方式,師生間可實現實時互動。更有意思的是,學生們如果答對了題目,還能夠獲得相應的“勛章”,從而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有些題目答對了之后,學生還能夠獲得“鮮花”,他可以將“鮮花”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老師獲得的鮮花數將顯示在課堂資料中,作為受歡迎程度的參考標準。這種直播和獎勵的模式,與YY直播間的模式非常相似,能夠有效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下課之后,學生們將通過手機上的APP“100教育”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得到老師的專業批改。批改報告包含作業表現、參考答案和名師解析三個部分,其中作業表現是老師對學生本次作業的小紅花個數和學習建議,名師解析則是老師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的回顧和點評。
第一天的整個課程下來,學生們普遍感覺不錯,平均滿意度高達95%。第一期“托福免費強化班”從4月22日一直開到5月14日,招生人數1000人。開課至今的課堂留存度也非常好:早退用戶數一直保持在0.5%以下,答題卡參與度平均達到了89%。
在YY進入教育領域之前,傳統教育機構也都曾推出過在線課程,但是大部分的在線課程只不過是放上了老師的講課視頻,無論在視頻的流暢度和豐富度上,還是在課堂的互動性和有趣性上,均與YY旗下的100教育有一定的差距。顯然,即使是在課堂這個教育機構最擅長的領域,互聯網公司也將自己擅長的用戶體驗充分發揮,而傳統教育機構則相對處于下風。
被撬走的名師們
更讓俞敏洪尷尬的是,100教育推出的托福和雅思培訓的16位名師中,竟然有12位來自于新東方,其中不乏超過10年教育經驗的老教師;負責100教育的YY副總裁劉豫軍,更是喊出了今年要挖2000名新東方教師的目標。這些年新東方在教育圈之所以能夠長期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名師資源,如今,它的這個基礎已經不再那么牢固。
老師的離開,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待遇。過去,新東方的薪酬一直都是其它教育培訓機構老師們羨慕的目標;如今,它卻不再具備吸引力了:由于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慘烈,為了節約成本,新東方已經很多年沒有給老師提過薪了,這也使得新東方的老師早已不是高薪一族了。
而互聯網公司則向這些老師伸出了橄欖枝,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收益更高的平臺。老師們心中都有一筆賬:自己在新東方上課,撐死了一個月也就能夠收入2萬-3萬元。而如果每個月在互聯網上開個1000人的課程,每個人收費400元,一個月的毛收入就能夠達到40萬元,這還不算他們通過出售教材和視頻獲得的其它衍生品收入。即使將來互聯網公司分走一定的比例,他們仍然要比在新東方的收入高得多。
“對新東方的沖擊最大的不是免費,而是師資。”起源資本合伙人雷中輝認為,如果將來100教育的教師資源能夠超過新東方的話,那新東方就沒有什么優勢了。俞敏洪則表示,新東方已經在改進對旗下教師的激勵制度了。
其實,免費同樣是互聯網公司對新東方們的殺手锏。俞敏洪發現,已經有一些老師干脆把自己的托福、GRE和考研的4A級課程免費放到網上,這也使得新東方相關的課程很難收費。
今年2月底,100教育宣布兩年將砸進10億元進行免費外語教育。用免費方式迅速聚集大量用戶流量,然后通過增值服務或者廣告來獲得收入,這是互聯網公司的慣用招數。除了YY之外,二次創業的龔海燕也在通過建設大量免費的共享資源,為其創辦的梯子網積累用戶。
這與新東方、好未來等傳統教育培訓機構的商業模式截然不同,它們的線上教育主要以收費為主,用戶數的增長速度相對于互聯網公司就要緩慢得多。例如,新東方在線主要采用收費模式,其注冊用戶不過才1000萬,而晚其一年成立的滬江網由于大部分內容均免費,如今的注冊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6000萬。
更可怕的是,當大部分課程都能夠免費或者低價獲得的話,用戶還有必要支付相對高昂的學費,犧牲自己的時間,去新東方的700多個教學點上學嗎?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險投資人士認為,當YY等互聯網教育平臺起來以后,對新東方等傳統教育機構的沖擊會非常大。
當然,互聯網新貴們還需要時間去建設屬于自己的供應鏈體系和生態體系。像YY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殺入教育領域后,從用戶到師資團隊、產品研發到最后的市場,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當然,這個時間也不會太長,兩三年也就足夠了。
左右手互搏的困局
“給傳統教育機構更換互聯網基因的時間,只有一兩年了。”在一個移動互聯改造傳統行業的會議上,藍凌軟件公司董事長楊偉健認為,線下機構向線上平臺轉移,不是把課程搬到網上那么簡單,而是要重構價值鏈,重新定義用戶、產品,尋找新商業模式。如果不能快速切換到互聯網思維,等YY教育等一大批利用互聯網思維做起來的互聯網教育品牌成熟后,傳統教育機構要想重新奪回互聯網教育市場,難度要遠大于現在。
在俞敏洪的構想中,未來的新東方應該轉變成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模式,線下占60%,線上40%。但是,目前線上部分只占到了新東方營收的2%左右。在規模較大的線下教育機構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和其它行業一樣,從線下向線上走,往往存在著左右手互搏的情況。對新東方在線CEO孫暢而言,過去十年她一直在跟線下的新東方學校打架。過去,線下總是告線上的狀,認為線上搶走了他們的生意。在她看來,同事們有兩面性。從理性的角度,他們其實都能接受并且知道線上意味著什么,尤其是對新東方的未來意味著什么。而從現實的角度,他們又都是學校的校長,有很大的經營壓力。“在新東方,每一個業務實體都要扛收入、利潤、招生任務等各項指標。業務實體的負責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確實需要考慮很多很現實的問題:當線上業務有可能損失自己利益的時候,他就選擇不合作;或者有些情況他就選擇離我們遠一點,這樣他的學生還不知道有我們。”
好在隨著新東方管理者越來越年輕,對互聯網的理解更深入,孫暢發現與更年輕的校長在合作上更容易達成共識,他們會想怎么去利用線上這些資源和用戶,怎么樣幫助他更快去實現線下的發展。
這些年,俞敏洪對線上教育的態度和決心都很堅定,這也支撐著孫暢和她的團隊走到今天。她笑言,如果俞敏洪挺動搖,可能他們早就沒了,或者出去創業了。新東方線下業務過于強大,頂著新東方的名頭有時也讓孫暢感到拖累,她覺得很矛盾。
2012年,孫暢和她的團隊做了個嘗試,推出了一個適用于低齡兒童的產品“多納”,雖然沒有用“新東方”這個品牌,卻能夠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取得了700多萬下載量的好成績。通過“多納”,她試了市場,試了團隊,也試了沒有新東方品牌的情況,結果發現其實沒有那么大的影響,也在教育行業里獲得了認可。這次嘗試給她最大的感觸是,對他們這個團隊來說,沒有新東方品牌照樣可以,關鍵是產品好。“所以也可能有一天我就放棄新東方品牌了,就不糾結了。”
在新東方新一輪變革面前,孫暢覺得自己最大的體會就是“當你擁有得太多了,你需要放棄的時候很猶豫”。
在孫暢看來,當一家成熟的企業去看創新或者革命的時候,它沒辦法丟棄已經擁有的東西,這就是新東方最痛的地方。
從線下走向O2O
起源資本合伙人雷中輝認為,用線下品牌在線上賺錢基本不可能,像學而思把名字都改成好未來了,這么做是因為它知道線下的品牌想要用到線上非常難,還不如重新做一套。
總部同在北京海淀黃莊附近、與新東方相隔幾百米的好未來,在線上教育的動作更大。2013年年末,原學而思公司更名為好未來,發力互聯網教育,而學而思培優、學而思網校和e度教育網等均作為旗下子品牌。此外,好未來還收購了寶寶樹、考研網等網站,類似并購還會繼續,他們不再單做一個垂直領域。
如今,好未來同樣也經歷著轉型的陣痛,恰恰是因為沒有像新東方有那么強大的線下,它的陣痛稍輕一些。好未來戰略投資總監楊強透露,截至目前,好未來只進入了15個城市,主要在一線城市。在二三線城市,好未來主要通過旗下的網校來覆蓋和傳播,這樣它的線下與線上客戶就區隔開來。
另一方面,楊強認為好未來的員工嘗到過線上業務帶來的甜頭,所以在轉型過程中,線上線下融合相對容易。好未來的受眾以中小學生為主,家長付費。當初為了方便家長,好未來很早就建了E度網,為家長提供各類資訊以及社區交流。沒想到現在竟然出了O2O,很多家長在E度網上了解相關情況后,會到線下教學點咨詢,很多人就轉化成了客戶。
這有些無心插柳的成分,“如果說我們當初就想到O2O,那就太講故事了。”楊強說。
而對于行業老大新東方來說,擁抱互聯網、走向O2O也成為必然。除了加大自身網校的發展速度之外,新東方也在借助互聯網公司的力量。今年2月,新東方正式成立獨立子公司樂詞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并推出首款單詞學習應用“樂詞”。樂詞正是新東方擁抱互聯網的反擊信號,俞敏洪希望借此打破集團內部的層級結構,以垂直產品為導向,孵化出眾多互聯網教育的獨立子公司,用戶、平臺兩條腿走路。
藍凌軟件公司董事長楊偉健透露,一家有100多萬用戶的線下教育機構,正與藍凌合作將線下資源轉換成線上流量。這家公司還成立了品牌合作部,讓一些合作企業為教育用戶買單,以此實現O2O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