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平井一夫竭盡全力想把索尼公司的企業文化向歐美同類公司靠攏,但仍然擺脫不了深植于基因中的日本企業文化。
原標題:索尼不信命
索尼的復興計劃?2015年1月間,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剛剛在拉斯維加斯落下帷幕,展會間傳言索尼欲拋出出售電視業務和手機業務的計劃,引起軒然大波。
不過,時隔一天,索尼(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就對這條消息做出了辟謠:平井一夫并沒有宣布過此消息。
那么消息從何而起呢?其實,平井一夫在CES上的原話是:“一般而言,電子設備業務還伴隨著娛樂和金融等業務,因此仍將是一項重要的業務。但在電視設備業務內部,還有一些業務仍需要謹慎運行——如電視機或移動設備。”
這段話,被分析師解讀成了索尼計劃出售電視業務和手機業務,或與其他公司合資經營。
事實上,由于從2014年4月平井一夫掌舵以來一直未能扭轉索尼業績下滑的勢頭,因此,索尼欲出售電視業務的傳言也就不絕于耳,但還是有許多跡象可以否定這個猜想的。
首先,在過去的一年里,曾經許多投資人和分析師都建議平井一夫賣掉電視部門,但均被其拒絕;其次,索尼去年7月剛剛剝離了電視業務作為全資子公司進行運營,并使這個連續虧損了十年的電視部門實現了首次盈利,按照常理,索尼不會突然拋棄這個剛剛扭虧為盈的部門;再次,在剛剛結束的CES上,索尼發布了包括一款超薄電視機在內的一系列新品,如果繼而就宣布要出售電視業務,似乎很不合情理。
索尼的墮落,可以粗略的理解為功能機向智能機轉變的結果,也可以歸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洗牌。要徹底恢復往日的生機,擺在平井一夫面前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平井一夫就任CEO以來,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在走馬上任的第一年里,平井一夫花了四分之一的時間在全球16個國家和45個業務據點跑動視察,和當地員工以及消費者進行深入的溝通。在產品方向上,盡管日本企業一直相對保守,但平井一夫卻要求索尼的電子業務團隊推出“挑戰極限的產品”,這也使索尼成了最不像日本公司的公司。
盡管平井一夫竭盡全力想把索尼公司的企業文化向歐美同類公司靠攏,但仍然擺脫不了深植于基因中的日本企業文化。
“同樣的研發項目可能不同的事業部都有涉及,而這些事業部都是平級的,誰都無法說服其他部門采納自己的研發成果。”為了改變這個現狀,平井一夫曾將目標定為“One Sony”,意思就是希望改變索尼以往分散、重復的組織結構。
平井一夫認為,只有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組織結構才能加速產品創新的速度。但這對于索尼來說,是從斯金格、出井伸之時代日積月累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想在朝夕之間改變,幾乎不可能。
索尼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出井伸之曾經覺得,將索尼改造成類似聯想的控股公司可能會拯救索尼,但這種深入動刀短期之內恐怕難以實現。這樣看,平井一夫這樣一手抓產品創新,另一手抓組織結構整改的策略,似乎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