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靈魂拔節生長的聲音】活下去的艱辛和倔強,讓任正非找到了哲學。哲學,不是書齋里的理念,而是在蹉跎生活中,生命被刺痛的低吟。那是生命活下去的號子,那是一種跳出窘局的意識,那是一種深深的敬畏和慈悲。從任正非對這些影片的點評中,可以聽出任靈魂振顫和成長拔節的聲音。——王育琨記
1大秦帝國
改革實在太難了,如何把握節奏、火候、力度,最大程度地爭取支持者,減少對抗力量,是一門不易掌握的灰度和藝術;而改革的先驅者如商鞅,他們的命運一般都是悲慘的,他們不應被遺忘,包括貢獻與教訓,當然,如果他們的改革不過于激進,不急于求成,不追求畢其功于一役,有百年千年的思想準備,商鞅、王安石的變法,用1千年來實現,改革也許就成功了。歐洲的宗教改革不也經歷了1千年嗎?
2《王國維》大型紀錄片:
這兩天看王國維的紀錄片,王國維是魯迅先生罵的“不恥于人類的狗屎堆”,今天回過頭看這個人的哲學思想是很偉大的,當年張之洞去開礦山、辦工廠,李鴻章搞洋務的時候,王國維說:“振興中華要靠哲學”。但是,他還是被拋進歷史的垃圾堆,作為清華大學教授,最后投湖自盡,自殺了。中國有兩個痛苦的靈魂,以前說最痛苦的靈魂是魯迅,現在往前走一步,王國維也是中國最痛苦的靈魂。王國維講哲學才能改變中國,今天來看確實是這樣的。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及整個歐洲社會,他們在哲學體系上搞清楚了。他們國家幾百年沒有動亂過。
而我們的政策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就是從上到下我們的價值觀上沒有統一,哲學觀點沒有統一。今天重新紀念王國維是來源于王國維這句話,是因為他對中國洋務運動的批判,中國應該先搞哲學,來改造人們的思想,國家才能有新的機制和體制產生,王國維以前是一個“不恥于人類的狗屎堆”,現在我們覺得他是很偉大的。
3血色黃昏
為了大局,一個領導者如何在歷史的夾縫中進攻與退讓,堅持原則與忍辱負重?李鴻章是一個偉大的人,他也是“不恥于人民的狗屎堆”,是中國最大的“賣國者”,不僅自己“賣國”,他去和日本談判簽《馬關條約》的時候把兒子也帶去了,讓兒子也參與了《馬關條約》的簽訂,結果爆發了五四運動。但是今天重新來看歷史,重新來看《血色黃昏》,李鴻章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英雄,以后大家會重新去理解這個結論。所以不要為一時半時有沒有光榮和功勛去計較,要為千秋萬代、中華民族要做出歷史貢獻。在看待歷史問題的時候,特別是做基礎科學的人,更多要看到你對未來產生的歷史價值和貢獻。
4亮
將軍是戰場上打出來的,但有缺點有個性的戰士卻是未來將軍的種子,當領導的一定要學會包容和欣賞。
李云龍老范錯誤,總是被降級。一是我們上級組織還沒有高水平的管理,無法指導和適應有作為的下級;二是我們的基層干部沒有適應科學的軍事教條和按照程序做戰。不按規矩同樣打不了大仗。我們把炮火指揮權給聽得到炮火的人,同時要讓其承擔成本和費用,不能瞎開炮、瞎打,這樣就不會有李云龍這么多錯誤,而產生無數的李云龍式的英雄。
5南征北戰
舍得拿出地盤來的人是戰略家,你們要去看看《南征北戰》這部電影,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們要的是整個世界。總有一天我們會反攻進入美國的,什么叫瀟灑走一回?光榮去走進美國。
6兄弟連
你們看過<兄弟連》沒有,里面的那個連隊剛在歐洲打完仗就空投到亞太去了,你們要敢于組織海軍陸戰隊去攻克市場,一個將軍能夠帶著一個連上戰場,打進運營商。產品線總裁不能在研發區辦公,要有全流程視野,在端到端各個環節中木板最短的地方去辦公。
7莫斯科保衛戰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光碟,《莫斯科保衛戰》上集。只給你們看上集。這是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場上蘇軍早期在西線全面潰敗的情景。在蘇德戰爭初期,除了斯大林同志的剛愎自用,聽不進任何意見,沒有做戰略準備外,還有斯大林時代清洗了八百萬紅軍和黨的干部,從而使蘇聯紅軍不成熟,教條主義橫行,蘇軍的中層不決策,執行中的僵化教條,也是使得希特勒以閃電戰攻擊的時候,蘇軍毫無還手之力,在西線是全線潰敗,讓德軍合圍。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共死亡3500萬人,其中2500萬是軍人,多數應該是在早期西線潰敗的時候犧牲的。
這個錯誤是以數百萬軍人生命為代價的。敵人都已經兵臨城下了,應該不應該做戰爭準備?保管員甚至以簽字不完成為由不打開武器庫;不會打仗的軍事委員們,一件小事都要等大本營的指示,恰好電話線已被德軍炸斷……;這樣一個狀況跟我們今天很相像。
決策重大戰略問題是一個很漫長的時期,高層的決策可能是對的,但在攻取一個山頭的問題上,高層未必比聽到炮響的領導更正確,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指揮權下放給你們。下放給你們以后,我們就發現有幾個問題,基層拿到權不知道該干什么用。莫斯科保衛戰最終雖然勝利了,真實的歷史就是大冰雪。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溫,德軍坦克凝固了,德軍的機械化作戰部隊運作不起來了,應該說老天幫了很大的忙。但是華為公司可是沒有上帝,沒有一個人會幫我們的忙,一旦我們出現潰敗的時候,是沒有人會幫忙的。
8大漠英雄
我希望海歸不要狹隘,不要學了錢學森和鄧稼先的故事,就激勵你們走他們一樣的政治道路。他們是在中國和整個世界處在政治孤立的情況下,毅然回到中國。但我認為你們回到香港也是中國,香港稅收只是大陸稅收的三分之一。我們最終還是要走向全球化的體系,遇到美國的障礙是很正常的。
大家都看了《大漠英雄》,我們和當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當年做原子彈的人絕大多數都沒有見過原子彈是什么樣,他們用的方程是我們初中學過的平衡方程,他們在手搖計算機上搖出來了原子彈。而我們今天的創造發明不是以自力更生為基礎的,我們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向全世界開放,而且通過互聯網獲得巨大的能力,華為也獲得巨大的基礎。所以說我們要跳出狹隘的圈子看到未來的結果。我們今天是有能力,但不要把自己的能力設計得完全脫離我們實際。我們若要完全背負起人類的包袱,背負起社會的包袱,背負起中國民族振興的包袱,就背得太重了。所以我認為我們的目的要簡單一點,我們也擔負不起重任來,我們能往前走一點就是勝利,不要以為一定要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