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國產手機的中低端競爭,和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的高端市場競爭時, OPPO為何還敢殺進高端市場,擁有如此高的溢價能力?并且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競爭加劇,互聯網品牌崛起,手機渠道發生裂變,等等諸如復雜多變環境, OPPO 的優勢還能否延續下去?
\
OPPO 模式的核心價值在于差異化
縱觀 OPPO 的崛起之路,不難發現其戰略始終是圍繞著差異化。 OPPO 的差異化路線,不僅僅是體現在產品設計上,更在于品牌定位、渠道等層面的差異化策略。
手機行業眾所周知, OPPO 和 VIVO 是同出一門,其老板都是步步高的段永平。其中 VIVO 是主打音樂手機,而 OPPO 則定位時尚手機,其目標用戶年輕、時尚,并且女性偏多。兩個子品牌在定位、市場相輔相成,齊頭并進。步步高的雙品牌戰略也成為了國內手機業的經典案例。
在品牌營銷差異化方面, OPPO 成立之初便開始樹立國際范、時尚范的形象,并且開始走向燒錢不眨眼的電視廣告營銷之路。 2008 年 OPPO 剛成立品牌,就在央視投入高達 4 億元人民幣的推廣費用。并且重金聘請宋慧喬、萊昂納多等國際明星拍攝廣告,在熱門電視娛樂節目上也大筆投入。 OPPO 在品牌營銷上大手筆,是其能夠迅速脫離山寨形象走向品牌化的最大因素。
產品設計的差異化,是 OPPO 能夠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電動旋轉攝像頭、 VOOV 閃充等等,這些比較新穎的設計,很好地規避了硬件競爭,提供了較好的使用體驗。其實一直不為大眾所知的是, OPPO 的產品設計一直是外包給荷蘭的設計公司 Studio Dumbar 。這也讓 OPPO 的產品設計多了些國際化味道。
而渠道建設上的差異化,是 OPPO 能夠迅速占領市場的原因。與中華酷聯以運營商渠道為主不同, OPPO 以社會公開渠道為主,將渠道深耕到二三線和鄉鎮市場,在市場形成了一張毛細血管式的渠道網絡。并且采用了參股方式,加大的渠道的忠誠度,提高了利潤。由于 OPPO 不依賴于運營商渠道,在今年的運營商政策改革中, OPPO 受到的沖擊也是微乎其微。
差異化優勢消失將成 OPPO 的危機
然而,隨著 4G 時代的到來,運營商渠道政策調整,互聯網品牌迅速崛起,手機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國產手機品牌對設計和使用體驗越來越重視,傳統的山寨思維被顛覆,換而代之的是互聯網的模式。加之 OPPO 的社會渠道面臨圍攻,電商渠道尚未起量, OPPO 的差異化優勢恐將消失。
從品牌來看,在經過多代產品的迭代之后, OPPO 和 VIVO 兩個品牌在產品特色和賣點上越來越相似,很有可能出現“內訌”的局面。另外諸如中華酷聯等傳統手機廠商,紛紛推出精品策略,布局在 2000-4000 元之間的高端市場, OPPO 的高端品牌勢必會受到沖擊。
從產品設計來看,國產手機品牌開始逐漸從關注硬件配置到用戶體驗。目前 OPPO 僅僅是在硬件設計上存在一些差異化,但真真影響使用體驗的操作系統, OPPO 的劣勢比較明顯。目前國內大部分品牌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 ROM ,并且通過 ROM 來進行布局。然而 OPPO 的 Color OS 在使用體驗還不夠好,沒有顯著的亮點和特色,并且也沒有形成布局之勢。
另外,從渠道方面來看, OPPO 的社會渠道也將面臨著圍攻。隨著今年運營商渠道的補貼政策調整,中華酷聯等傳統手機廠商迫不得以進行渠道改革,降低運營商渠道比例,推進社會渠道的下沉。其中酷派就是模仿 OPPO 的參股模式,與渠道達成利益共同體,提升社會渠道銷售積極性和占比。而華為今年年底將建設 1 萬個銷售門店和柜臺。中興明年社會渠道銷售占比目標為 50% 。中華酷聯在社會渠道的加重,勢必將會對 OPPO 造成打壓。
一直以來, OPPO 的差異化策略讓其有效地避開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并且也為自己爭取到了巨大的品牌溢價,打造了獨特的市場領域。然而,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國產手機品牌的競爭將會是綜合實力的體現,包括全渠道模式、創新性營銷、互聯網經營思維等等。如何增強整體綜合實力,走出差異化壁壘,這將是 OPPO 需要探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