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四四方方、矮墩墩的機器人按照指令在臺上碎步疾行,然后在一個巨大的機車發動機模型旁邊停了下來。
它的傳感器在探測周圍環境,收集溫度信息并進行分析。檢測到某一數據過高時,它便呼叫一位現場服務人員前來幫助。在它的人類同事到達后,機器人將報告發送到此人佩戴的智能眼鏡上,交給他一份從云數據庫下載的維修步驟說明。
這就是新型服務機器人“Guardian”(保護者),一種陸地自主行駛車輛(Autonomous Ground Vehicle,簡稱AGV),由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簡稱GE)旗下的智能系統研究實驗室設計。
在美國紐約召開的一次簡報會上,GE向大家進行了這番演示,以此預言了這樣的未來:在醫療、制造和現場服務等領域,機器人將會負責處理一系列枯燥、骯臟和危險的工作,而人類則負責那些需要高級認知技能和精細動作技能的任務。
這就是GE所說的“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外界又稱物聯網——的下一個階段,將有越來越多的聯網設備向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數據。
據GE最高管理層透露,僅今年一年,這一現象就預計可為公司增加10億美元的營收,其中大部分將來自于先進的資產性能管理服務。(GE的服務部門每年可創450億美元的營收)。在這一策略的推動下,GE去年向易安信(EMC)拆分出來的數據分析公司Pivotal投資了1.05億美元。
在第三屆“智慧+機器”(Minds + Machines)年度峰會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對出席會議的數百位客戶和分析師說:“如果昨晚你睡覺時還是一家工業公司,那么今天醒來就會變成一家軟件和數據分析公司。這種變化正在我們眼前發生。GE想要成為你們的合作伙伴。”
伊梅爾特表示,憑借公司的Predix技術,GE已經獲得了5,000萬個數據點,由安裝在各種設備上的1,000萬部傳感器收集并傳送數據,這些設備類型廣泛,醫學成像系統、機車、噴氣發動機均囊括在內,價值總計達1萬億美元。
現在,這些信息正在幫助GE的客戶提高運營效率,進行預測性維護與診斷來減少停機時間,以及應用于機隊管理的同步化。
GE副總裁兼銷售與市場商務官凱特•約翰遜舉了一個例子:最近,一家海上石油鉆井平臺運營商在動態生產數據中檢測到了異常狀況,從而避免了潛在的事故。通過及時更換問題部件,該公司避免了750萬美元的損失。
其他例子還包括:通過與GE合作管理渦輪機,風力發電場運營商意昂集團(E.ON)將發電量提高了4%;根據GE收集到的噴氣發動機性能數據,亞洲航空集團(AirAsia Group)利用Predix來變更飛行路徑和優化空中交通流量,有望在今年節省多達1,000萬美元的燃油成本。亞航集團飛行員技術和效率主管拉杰什•吉爾說:“這些數據一直用于安全領域,現在這些實時數據流還可用來規劃航線。”
到2014年年底時,市面上將有40多項基于GE平臺的應用與服務,但是該公司希望Predix能夠面向所有有意開發工業解決方案的企業,以便激勵更多的公司參與其中。
另外,GE還在與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和英特爾公司(Intel)攜手合作,確保未來的路由器及其他聯網設備支持自己的技術。為了解決安全問題,GE旗下的網絡安全子公司Wurldtech正在測試一種防火墻,這種防火墻將專門用于為傳感器、變電站、火車及其他工業設備提供特殊保護。
在這次的簡報會上,GE的幾位客戶指出,鑒于2020年的聯網機器數量預計將達500億臺,GE的工業互聯網戰略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而是必要的流程再造,這不僅是為了理解數據,也是為了根據數據采取有意義的行動。亞航的吉爾說:“別忘了其中人的因素。如果沒有人來提取數據,從而讓工業互聯網成為現實,那么這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