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族是中國智能手機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筆。
這家在2003年成立的公司是以MP3播放器起家的,創始人黃章以產品為導向,讓魅族成為國產MP3中的佼佼者。2006年,魅族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無論是外觀的生產工藝還是聲音質量,都達到了國產MP3的項峰。
但是到了2007年,MP3行業的風向發生了變化,由盛轉衰,魅族轉型迫在眉睫。這家在中國MP3市場上做得風生水起的公司意識到了智能手機未來巨大的空間,開始轉型,專注研發智能手機。2009年,魅族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機M8,這是一款著名的“山寨版iPhone”,蘋果從iPod到iPhone 演進,為魅族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從MP3過渡到智能手機”的樣本。M8的成功甚至招致喬布斯的公然批評以及蘋果的法律訴訟,一度陷入不能發售的尷尬。M8引起國內市場巨大轟動,當時波導、科健、夏新等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經過高速發展,正面臨低潮期,魅族順理成章地登上“國產第一智能手機”的寶座。
而魅族推出的第二款手機M9,是魅族的第一款安卓系統手機,開始有了自己的機身設計風格和系統風格,擺脫了山寨iPhone的痕跡。魅族M9甚至得到了喬布斯肯定,在對三星抄襲iPhone的訴訟中,關于魅族M9喬布斯說“并不是所有手機都要做成iPhone”。
魅族在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內無疑是先行者,卻悲劇性地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魅族曾被認為是最具iPhone氣質的手機,黃章也被認為是最具喬布斯氣質的智能手機企業家。可是魅族如今卻與小米等競爭對手的距離越拉越大。創立于2011年的小米,在2014年第二季度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機商,占據全球5%的智能手機份額。而魅族卻在中國手機市場上逐漸被邊緣化,在節奏變換異常快的手機市場上步調遲緩。
目前小米的市值,竟然比魅族高出9倍。相對于快速前進的手機第一陣營,魅族漸行漸遠,毫無疑問與其“孤芳自賞”密切相關。孤芳自賞給魅族帶來了獨特的氣質,讓它一炮走紅,卻又讓它跟不上節奏,制約了自身發展,越來越難與競爭對手抗衡。
一個人的公司
魅族,本質上是黃章一個人的公司。
黃章曾經說過,他做手機的最初目的是“做一部讓自己滿意,覺得好用的手機”,每一款產品的設計都貫徹自己的思路和意志。直到今天,魅族仍然是國內最固執的智能手機商。
魅族最固執,因為黃章是國內最固執的手機企業家。在魅族flyme 3.0系統發布會上,魅族副總裁李楠宣布手機的自帶瀏覽器圖標可以移動了,引起在場觀眾哄堂大笑。因為就“瀏覽器圖標是否能夠自由移動”的話題,用戶曾與黃章論戰了幾年,黃章到最后還是堅持己見,把瀏覽器圖標固定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我最常用的就要放在最中心位置”。直到2013年,黃章才順應了用戶的這個簡單要求。
又比如在顯示屏比例16:9已經成為行業標準的今天,魅族仍然堅持使用16:10,因為黃章認為“更接近黃金分割”。魅族的出貨量還沒達到能左右產業鏈上下游的程度,所以魅族手機與市面上所有的游戲、視頻、圖像的長寬比都不適配。因為對顯示屏制造來說,按16:9的比例切割屏幕更經濟,因此魅族不得不為“奇葩”的分辨率支付昂貴的成本。
而當其他品牌的旗艦手機都在使用1300萬像素的攝像頭時,魅族仍堅持800萬像素,因為黃章認為“采用同等面積的感光元件要增加像素點只能通過縮小單個像素面積來實現”。但當1300萬像素已經成為行業標準時,普通用戶只會本能地認為魅族的攝像頭不如其他品牌旗艦機的攝像頭。
魅族的控股權也一直被業界津津樂道。有一次,黃章帶著員工宴請潛在的投資者,席間黃章感慨:“我為什么要發期權,我的員工我給他大幾千薪水,在珠海過得好好的,你問他滿不滿足?”話語間,他扭頭問身邊的員工“你滿足嗎?”相當長的時間里,黃章一直堅持100%控股。但手機是一個重資金的行業,也是人才搶奪最為激烈的行業,缺乏股權分享精神的魅族,難以吸引高端人才,也難以在營銷和產品發行節奏上與競爭對手抗衡。
黃章無疑是一個產品天才,對產品的極致追求成就了今天的魅族。但也正是他那些令外人認為是“孤芳自賞”的奇怪要求,在今時今日反而成了制約魅族發展的重要因素。就算是以特立獨行著稱的喬布斯,也在產品設計上依靠核心團隊,魅族的所有產品卻居然在黃章一個人的意志下設計、制造,無怪乎魅族逐漸與市場脫節,越來越被用戶邊緣化。
黃章對產品近乎強迫癥的執著,無疑讓人敬佩,甚至成為魅族公關營銷引以為豪的獨特賣點。在MX3手機發布會上,魅族總裁白永祥重點強調,黃章親自設計了MX3的版型,親手打磨了31塊木板,最后拿到樣機時,因為0.07毫米的差別,又耗資數百萬元,重新將手機模具修改18次。這樣的故事固然令人心生敬意,但在處處講求用戶感受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這個唯快不破的時代,同樣的強迫癥故事還能否繼續講下去?還有沒有魅族這種慢公司的生存空間?
太遲的轉變?
“大家好!我剛從火星回到地球,我將以最開放的心去包容,去接納這個世界。大家都知道我們營銷做得爛,從今天開始,我就要告訴更多人,除了小米手機之外,還有更好的魅族手機可以選擇。”2014年2月,黃章發出了一條微博,宣布自己重新回到魅族第一線,并且把競爭對手直接鎖定小米。
4年前,以偏執和低調著稱的黃章淡出了魅族的日常管理,把公司交給搭檔多年的伙伴經營。據說,雖然黃章身為董事長和CEO,曾兩三年沒有去過公司,一年到頭在家里研究產品設計,一個月只出一次門,只為理發。黃章說,因為產品才是第一,其他都是第二。
4年后,緊迫的市場讓黃章不得不重回戰場。2014年2月7日,黃章出人意料地出現在珠海魅族大廈,不少魅族老員工頭一次見到傳說中的黃章。
黃章選擇以改革者的姿態重新出現。一直堅持100%控股的他,終于在今年松動了底線。“我們會適當地融資。首輪融資,最好還是要控制在10億之內。”其實直到2012年11月,時任魅族CEO的白永祥還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走得穩比走得快好,魅族目前還不需要融資,資金足以支持企業發展。”
魅族一直不缺乏基本運作的機會。早在2004年,就有IDG托人找黃章談投資合作,結果還沒談便無疾而終。黃章向朋友提起此事時,竟把IDG說錯成PIG(豬),并稱風險投資公司都是投機分子。“如果魅族早引入資本運作,今天收購MOTO的就是我們而不是聯想。” 在2014年春節后召開的魅族內部交流會上,黃章言語中不乏悔意。
至于為什么要融資,黃章說,“為什么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我卻融不進去,是因為我之前一直不是那么理解這個社會,不是那么認同這個社會。但是今天我覺得,作為社會的一員,我有責任多多少少改變這一切,營造更大的共贏,所以,我決定重新站出來。”黃章表示,自己以前更愿意享受單調的生活,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產品上,而忽略了公司運營的具體情況和員工的感受,在智能手機競爭激烈的今天,繼續依靠有限的利潤來獎勵分配,對于企業和員工都是輸家。
除了用股權激勵軍心不穩的員工,另一方面,也與競爭對手的步步逼近有關。自2010年創立以來,小米通過一輪輪融資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41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到2.5億美元;2012年6月,小米再次完成2.16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40億美元;去年8月最新一輪融資后,小米估值約300億美元,相當于魅族估值的9倍。
小米借助資本力量在電視、路由器、APP和周邊產品等領域四處開花,而錯失了移動互聯網和資本運作機遇的魅族卻在近年來沒有什么作為,這不得不讓黃章心動。
甚至在產品上,黃章也不得不在現實面前低頭。一向一年只出一款機型的魅族已經確認,引入外部投資之后,魅族將可以在研發和市場上投入更大的力量,下半年同時推出4款手機,通過加快發行節奏來對抗競爭對手,形成更加完整全面的產品體系,覆蓋從中低端到高端的不同市場。多年以來一直糾結于“逼格”,不肯輕易涉足低端的魅族,終于放下了自己的身段。
在今年9月的新機發布會上,當小米4手機以1999元價格出售時,魅族MX4打出了1799元的售價,直指小米。小米4無論是制造工藝、網絡制式還是價格,都全面落后于MX4,小米4的下半年出貨量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一時間陷入了被動。無奈之中,小米不得不倉促拋出1499的紅米旗艦應對魅族的攻勢。但魅族的野心還不止于此,它希望像小米一樣,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所以在MX4發布會上,魅族宣布首先在業界接入智能硬件,第一批推出的,就有智能手表、智能插座和智能飛行器。從9月份小米同魅族在網絡上的激烈罵戰中,已經可以看到小米面對這輪攻勢的焦灼不安。
“如果人生就是戲,我就是最真誠的演員。”這是黃章2014年復出后發布的第二條微博。黃章能否不再以自我中心而兼顧大局?能否從純粹偏執的工匠轉型為全能型的CEO?魅族能否走出抱殘守舊的泥淖,重回國產手機第一陣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留給魅族和黃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