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去年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在對外公布自己當時全新的操作系統前特地播放了一段有關公司內部設計流程的視頻,當時視頻的主題是“上千次的失敗只為了每一次成功”(thereareathousandno'sforeveryyes)。
蘋果希望借助這段視頻表達的意思是:在蘋果設計新產品的時候,有成百上千的設計方案會浮現在公司設計師的腦海中,但在經過異常嚴格的篩選后僅僅有一小部分能夠得到最終采納。
事實上,蘋果在設計過程中所采用的一個通用理論是:“我們知道什么樣的設計最適合于消費者”,而這也是為什么iPhone的實際大小相比其他競爭對手的主打機型小了那么多、同時也是iPadmini姍姍來遲的主要原因所在,因為蘋果始終希望將一款完美的最終產品呈現給消費者。
與此同時,蘋果在移動設備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三星卻由于自己“來者不拒”的設計理念而飽受外界批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星在設計新產品的時候幾乎愿意嘗試任何方案,并希望其中有部分設計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之后,該公司才會在下一款機型中就部分設計進行改善。舉例來說,三星去年的旗艦機型GalaxyS4就內置了包括感應手勢和諸多拍照模式,但這些額外功能卻幾乎都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因此現在的問題就在于,為什么三星執迷于將盡可能多的功能整合到自己的軟硬件設計中,而該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蘋果、HTC卻依舊秉持自己的“精品戰略”。
在此前的一次采訪中,三星軟件設計團隊解釋了自己將用戶反饋和市場調研結果應用于設計中的具體案例。比如,在不久前推出的旗艦機型GalaxyS5中,許多消費者都對該機型所采用的塑料外殼抱怨不已,但三星設計團隊卻相信為用戶提供一個可更換的電池倉以及可擴展的存儲空間相比提供類似于蘋果、HTC的一體機型設計更加重要。
三星設計主管和執行副總裁張東勛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三星的理念是,我們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展開設計,并試圖將未來元素整合在新產品之中。無論你展開市場調研還是提供設計方案,最終的決定權在于公司,但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推出市場的產品需要為消費者提供價值。”
應該說,這一設計理念同蘋果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一方面,蘋果相信自己的設計方案符合消費者的最佳利益。而在另一方面,三星則相信在產品設計之前應該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