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中國零售業巨頭。沒錯,就是蘇寧。2013年,在最熱的互聯網概念中,除了手游,蘇寧基本上全都沾了,直至進軍硅谷,收官其全年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蘇寧從頭到腳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在互聯網流行的“跨界”大片中,張近東成為一名大師,從沃爾瑪加亞馬遜,從云計算到大數據,無所不混搭。蘇寧在資本市場上重回主角。
所有這些動作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仍然是零售。盡管蘇寧這幾年口號越來越高端大氣科技感,給我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張近東反復強調的“零售”。他兩年前面對京東價格戰時,提出要“回歸零售的本質”,2013年底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提出做“互聯網零售”。互聯網與零售結合所釋放的巨大能量,正在遠遠輻射出電商行業之外。
伴隨著中國上一輪城市化高潮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蘇寧曾經創下了奇跡,開出1,700多家連鎖店時,蘇寧豪言要做中國的沃爾瑪,推出電商業務易購以后,又聲稱要做中國的亞馬遜。
近兩年蘇寧受到經濟放緩和電商崛起的雙重擠壓,增速放慢,利潤侵蝕。蘇寧2年前與京東打過一場價格戰,成功地奠定了國內電商第三的地位,但也加速了其線下業務的萎縮和電商新業務“燒錢”的速度。
蘇寧最大的挑戰是其業績繼續下滑。2013年第3季度蘇寧上市后首次出現季度虧損。蘇寧最直接的挑戰者京東去年銷售600億元,按照其過去幾年的成長速度,京東2013年可能成為銷售千億級的公司,逼近蘇寧。蘇寧的另一個挑戰是在移動方面動作遲緩,這些會影響其O2O戰略的執行。
蘇寧在批評電商多數無法贏利,但自身也迫切需要電商部分的銷售增長,保住其前三的位置。與此同時,蘇寧定位O2O,試圖把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轉型為一家虛實結合的零售公司,也就是互聯網零售公司,重振蘇寧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為其轉型成本提供融資。
蘇寧接下來的成長在哪里?首先仍然是把自營的零售做大,線上部分將主要依靠并購擴張,尋求新的用戶入口,如去年收購紅孩子,今年收購視頻網站PPTV,把入口深入到家庭。可以預見,蘇寧為了線上部分做大規模,還會發動系列并購。
線下部分仍然有成長空間。在一線二線城市,蘇寧將提升店面的服務檔次;隨著中國新一輪城市化的規劃中三四線城市戶籍對農村人口放開,對蘇寧而言仍有開店擴張的空間。但是,在這一戰場蘇寧目前面臨著新挑戰。阿里最近已經牽手海爾集團的日日順,正在向三四線城市滲透大家電的配送能力,馬云還向包括格力在內的更多家電搖動了橄欖枝。海爾是蘇寧最大的國內供應商,一旦海爾的日日順在阿里的幫助下向社會開放,將形成微妙的競合關系。
蘇寧成長的另一個動力,來自開放平臺。蘇寧今年開始推出平臺戰略,并且基于開放的平臺,進入更多領域,如互聯網金融和社會化物流。
應該說張近東的戰略清晰,決心很大,但這不僅僅是公司從線下做線上,從零售做電商,實際上是創造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面對這些,蘇寧固然需要龐大的資金,但最大的瓶頸是人才。中國電商人才牢牢地掌控在幾大電商公司手中,而且蘇寧不能采取與阿里和京東同樣的打法。蘇寧素以執行力強悍著稱,但如果整個團隊不向互聯網“轉基因”,傳統業務做得越強,轉型的成本會越高。
張近東于是轉向創新的圣地硅谷“西天取經”。他明確表示除了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蘇寧硅谷研發中心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人才,從培訓內部的人才到當地招募更好的人才。張近東下一個目標是到亞馬遜的大本營西雅圖建立研發中心。在我看來,研發中心的另一個使命,是與硅谷當地科技公司建立合作,成為其在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概念在中國的推廣展示平臺。
不應該忘記,蘇寧還是一個隱形的商業地產巨頭,從長遠來說,蘇寧是否有可能建立起一個互聯網時代零售、地產、金融三位一體的帝國,而不是跟在既有電商巨頭后面亦步亦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