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譏笑,你也可以不屑----直到幾年后被這股趨勢巨浪狠狠打臉之后。哦,對了,就像2年前看不起小米手機一樣。
12月27日,互聯網知識型社群“羅輯思維”成功進行了第二次社群招募,號稱“史上最無理的會員召集”,唯一通道是微信支付,一天之內輕松募集800萬。
這一天,僅僅是“羅輯思維”問世第一年。2012年12月21日,傳說中的世界末日,知名傳媒人羅振宇、獨立新媒創始人申音、資深互聯網人吳聲(順便說一下都是我的好基友),合作打造了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
在許多人眼里,羅輯思維是第一視頻自媒體,其實錯了。大錯特錯,因為它的本質是社群電商。這個誤解,和他們認為小米只是水軍炒作起來的粉絲經濟一樣----那只是外衣,小米真正牛逼的是預售電商。
說一千道一萬,做互聯網,出來混都是要賣東西的,要么流量(搜索+門戶+客戶端),要么商品(各種電商),要么道具(網絡游戲)。雷軍的小米步槍,在中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電商模式。
我簡單盤點下,大致步驟是:1、先在網上做品牌,強勢放出要賣什么貨的消息。2、通過網絡,聚集可能要貨的精準用戶。3、網上收了錢,再生產,并且賺材料時間差。4、饑餓營銷一批批放貨,加持忠誠粉絲。5、擴大產能穩固地位,再延伸到其它領域。這是一個聰明人的完美閉環,此之謂預售電商。當然,也有人叫期貨手機。
現在,“羅輯思維”帶來了全新玩法----社群電商。
大到納粹運動,小到李宇春的粉絲,道理類似。當人群聚集成社群,而且有了領袖。領袖向社群注入了信仰,這種信仰又被社群高度接受。這時,社群就有了巨大力量,這種力量將無堅不摧!
偉大的互聯網,給建立社群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狂野力量。尤其是微信。現在,“羅輯思維”每期視頻的點擊量超過100萬,微信粉絲達到了108萬----包括我在內的不少資深人士看過后臺,他們根本不怕曬數據。
兇猛的核心,在于微信公眾號的巨大價值。公眾號確保到達、有門檻、須認證、互動半封閉、分享無限性。
試問,哪個互聯網社交產品能如此之快、如此之準、如此之狠地建立社群?因為微信是強關系、強到達、強交互。這三點覆蓋了社交網絡的原點,所以2年輕松坐擁6億用戶。現在,你明白為什么先知先覺的IT界、企業都蜂擁而上去做微信公眾號了吧?
想一想這100多萬微信活躍分子的社交鏈吧,以去掉重復好友后保守估算,按每個人通訊錄有100個好友(頓巴數是150),“羅輯思維”能覆蓋1億人。而且大部分是微信上非常活躍的、鐵桿粉絲的、代表未來的年輕人!
這當然蘊藏著極大的商業價值。坊間傳聞,“羅輯思維”目前估值在1個億,潛力很大的單個會員100塊。
羅振宇說:“我以200元招募會員,也是想通過它來識別屬于我的社群,尋找志趣相投者。” 社群電商,就是一起掙社群外的錢。
“羅輯思維”社群一定會有自己的產業--比如我聽說未來可能會推出月餅,組建社群內的人一起來做,在社群內、也在社群外銷售,這是一件很歡樂的事情。未來,“羅輯思維”也會向其他產業鏈去伸展,形成更大的聲勢和共振。
現在,羅輯思維正在給會員組織相親,女會員把照片和個人情況發上去,在社群中征集意中人,社群內互動是第一步。第二步,做服務,比如說有會員從單位辭職了,想找一個下家,可以很快通過社群內發散到外部找到。第三步,行動召集,比如許多會員想去哪兒旅游,誰家企業愿意給社群出錢,社群給誰出名,分分鐘就籌集起來了。
互聯網技術引發的底層基礎的革命,將會極大摧毀、重構傳統社會現在看到的一切現象,從商業到社會。羅振宇說:“過去的一切都不值得你再留戀了,一切繼承的經驗,都不值得你再去學習了,勇敢地向前沖,這就是我們的理念。”
最后總結:
自媒體不只是媒體現象,早已升級為商業現象。人們通過互聯網形成自組織,該社群孕育了自商業。
社群電商是未來十年的新興趨勢之一,“羅輯思維”正站在趨勢潮頭。他們野心很大,只嘗試最新的玩法。所以他們這一次棄那么多的成熟支付渠道于不顧,只選擇了微信支付。
和趨勢站在一起。現在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