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企業為了快速打開市場,決定實施“低價、規模化” 營銷 策略;同時,企業為了更好的激勵員工,規定凡是高價 銷售 的產品,超出企業底價的利潤空間由員工和企業均分。此政策的出臺對員工刺激極大,大家激情澎湃,都想著多賺一點錢。
小王和小劉是企業的兩名營銷骨干,兩人的做法有很大差異:
小王牢記“高價銷售的產品,超出企業底價的利潤空間由員工和企業均分”這個政策,一門心思就想著獲取“暴利”。企業產品正常售價是3萬,小王就堅持報價6萬以上,甚至達到12-15萬,這樣一單下來,小王就能得到2-6萬的提成;同時對于其他“金額和利潤空間太小”的產品,小王根本不上心,也不去關心和投入。兩個月下來,小王簽了一個“大單”,三個小單,提成不錯,但是企業領導非常不滿意——因為企業出臺這個政策,核心目標是“量利結合”,尤其是要快速提升銷量!
小劉很好的領會到了企業目標,并將自身員工與企業目標保持一致,全力追求“低價、規模化效益”,同時在合適時機,高價銷售產品。企業領導非常欣慰,并不斷將一些重點客戶、大客戶移交給她,小劉越干越起勁。同樣是兩個月下來,小劉簽了二十多個單子,其中金額較大的單子也有三四個。企業階段性考核,直接將小劉提升為 營銷經理 ,使得小劉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上述案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很多時候,我們的員工都片面理解、甚至誤解了“企業目標”,導致員工目標與企業目標嚴重碰撞,最終員工很受傷,企業也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所以,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我們員工一定要做到以下三點:
1、認清企業目標。清晰了解企業出臺這個政策的目標,然后將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盡量保持一致。當員工目標與企業目標保持一致時,員工往往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企業給予的最大收益;同時企業也會發展越來越好。否則就是兩敗俱傷,最起碼員工會很受傷!
拿上面案例來說,本來小王和小劉都是企業重點培養的后備力量;但是,由于小王理解失誤,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沒有保持一致,所以失去了提拔的機遇。
2、學會換位思考。聰明的員工在企業政策出臺后,都會選擇“換位思考”,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企業的核心目標是什么?”“企業需要我們員工做什么?”“我們做什么,才會讓企業滿意,同時還讓我們收益很大?”……
員工一旦學會換位思考,就很容易理解企業的目標;然后結合自身情況,確定自己的個人目標,保持與企業目標一致,從而獲得“最佳回報”。
3、全力做好銷售業績。也有很多基層員工會這么說:“我腦子不大好使,不想去思考這么復雜的問題。企業只要告訴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即可!”這個思路也是非常正確的,恰恰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員工強 執行力 ”的表現。
員工在很多時候,根本不用多想企業的目標,只要記得一條:全力做好銷售業績!那么回報必然是豐厚的。
任何一個企業,出臺這樣那樣的政策,最終目標肯定都是為了“好的業績”。
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在沒有業績時,或者是在業績還很糟糕的時候,就一直在盤算:“我該得到多少提成呢?”這樣的思路很不利!
聰明的員工,會選擇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保持一致,因為這是員工能夠獲取最大回報的唯一捷徑;企業設置目標時,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員工的具體需求,爭取最大限度發揮和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實現企業目標與員工目標“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