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曾經一度是手機行業的王者,其最輝煌的時候市值高達1100億歐元,而出售給微軟的價格為55億歐元。一個手機王者為什么最終卻廉價的成為了微軟的附屬品?
1. 沒有抓住消費趨勢,最終被后來的蘋果三星等全面超越。在功能手機時代,諾基亞是當之無愧的王者,那個時候功能手機的消費趨勢是由諾基亞在引領。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消費者對于手機的需求已經不是簡單的滿足在通話、短信等層面,而變成了隨時隨地的娛樂和互聯網應用。一直到最近要推出的4100萬拍照神器 Lumia 1020,諾基亞固守功能,沒有真正的抓住消費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化的消費趨勢,導致其在產品的創新方向上遠遠落后競爭對手。2007年iPhone來了,緊接著Android手機來了,三星、HTC來了,這些手機依托于新的軟件系統,已經不再主打基礎功能,而是娛樂和應用。
啟示:作為行業的領導品牌,不能挖掘消費需求,引領消費趨勢,重新定義產品,不能帶給消費者產品的創新體驗,將可能被后來者反向顛覆。
2. 對市場的變革反應遲鈍,過于沉溺于過去的輝煌。盡管有蘋果等后來者的沖擊,但是諾基亞曾經在一段時間內,一直坐擁全球手機老大的位置,俯視眾手機廠商,正如諾基亞N9 上市 的時候所主張的那樣:“不跟隨”,對于手機行業的市場變革缺乏便捷的反應,過于沉迷于過去的輝煌,最終走向沒落。
啟示:領導品牌,一定不能忽視和漠視破壞者和顛覆者的創新,當新的競爭對手進來改寫了行業的創新規則的時候,作為領導品牌,一定要想辦法跑到對手的前面,而不是坐而觀望,或者視而不見。
3. 專利和新技術不能及時進行消費者轉化。蘋果喬布斯曾經說過,蘋果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與人文的結合。只有新技術和消費者需求真正融合的時候,才能產生創新的產品。諾基亞前高級經理Juhani Risku 寫了一本書,叫做《Uusi Nokia》(新諾基亞),書中,他對于諾基亞的變革 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諾基亞不缺乏技術和研究,缺乏的是把技術轉化為商業的能力。早在2004年,諾基亞就開發出觸控技術,甚至包括3D技術,諾基亞2010年研發費用是蘋果的4倍以上,但是,這些專利并沒有實現滿足消費需求的轉化。如今,微軟花很少的代價就將這些專利納入囊中。
啟示:一個公司在技術上要保持領先,不是擁有多少領先的專利,而是這些專利如何轉化為產品創新的元素,或者如何轉化為消費者需要的東西。專利不僅僅是建立競爭壁壘,更是制定行業標準的武器。
4. 戰略搖擺,舉棋不定,錯失良機。當手機市場中安卓陣營已經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的時候,諾基亞依然固守塞班系統,緊接著諾基亞為了應對,決定與英特爾開發Megoo系統,堅決摒棄谷歌的安卓,然后,又加入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在戰略搖擺的過程中,安卓陣營等競爭對手抓住了機會,蠶食諾基亞的市場,而Windows Phone生態卻又遲遲落后于其他系統,最后導致諾基亞落得獨木難支,而被微軟“抄底”。
啟示:當競爭對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的時候,領軍者需要考慮,自己能不能自己迅速構建生態,如果不能快速構建出自己的生態系統,那就應該開放的和別人合作,放棄安卓系統而固守不成熟的Windows Phone,是導致諾基亞跌出第一手機陣營的核心原因。
5. 品牌老化,缺乏時尚感,慢慢失去想象力。諾基亞曾經依靠經典款直板機以及貪吃蛇游戲等等走遍天下,但是被蘋果觸屏手機改變的消費者,消費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希望擁有最新款最炫目的手機,噱頭和創新故事才是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核心驅動力,因此,手機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產品而不僅僅是個功能產品,三星的崛起,會被消費者認為是創新者而追隨,諾基亞的品牌由于產品的陳舊而慢慢老化,最終被消費者放棄。
啟示:品牌要能夠引領市場,必須有足夠的時尚感,不能站在時尚產業的角度思考消費者和產品創新,很容易被后來者顛覆。
6.只專注單個產品創新,而未能在生態系統上創新。智能手機的爭奪,已經不在于手機質量的比拼,更多的較量體現在操作平臺和應用方面,而埃洛普領導下的諾基亞,把翻身機會寄托在搭載Windows Phone的幾款精美手機上,而并沒有真正的在如何建立更多開發者的生態系統,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應用軟件的需求,好不容易推出Lumia,但是后臺的應用平臺并沒有帶給消費者比安卓和蘋果更好的體驗,平庸的體驗難以短期起死回生。
啟示:做一個功能性產品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整合更多產業鏈的資源,形成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生產產品是戰術,生態系統的構建是戰略,兩者匹配才能成功。
7. 僅僅改良,僅僅滿足需求是不夠的。諾基亞在設計方面的理念是,想方設法了解用戶需要什么,然后盡可能地滿足用戶的要求。基于這一理念,諾基亞在人種學、群體調查或者市場細分策略上投入巨大。但是這種僅僅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創新思想,對于沒有顛覆性革新的時候,改良性產品依然有很大的市場,但是當消費市場需要全新的移動終端的時候,當移動互聯網時代快速來臨的時候,用戶需要的是革命性的創新,無法推出讓用戶“喜出望外”和“一見鐘情”的產品,而固執的略作改善,讓其很難讓消費者保持忠誠。
啟示:庫克時代的蘋果,已經開始僅僅改良而不是革新,目前面臨三星的挑戰,三星在不斷的推出新的產品,比如5.0的大屏幕手機,改變了很多人的手機使用習慣,因此,消費者需求不是“滿足”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這點值得很多廠商思考。
任何產業的形勢都會發生快速變化,而諾基亞在整個過程中,對一些形勢的判斷出現了失誤,新的產品戰略未能引領消費需求,喊著“科技以人為本”的旗號,卻未能適應商業和消費的變革,最終死在了堅守功能化手機和固執的戰略道路上,最終讓微軟以較低的價格實現“設備+服務”的戰略。
肖明超,商業趨勢觀察家,社會潮流研究者, 營銷 專家,微信公眾賬號“肖明超-趨勢觀察”,只分享關于未來的商業、市場和消費趨勢的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