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飛員工全部復工了”,昨日,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下稱“新飛電器”)對外事務部向南都記者表示,“新飛電器一切如常。”5月28日,新飛電器數百名新飛合同制員工抗議示威,反對“無限期休假”。新飛電器現有合同制工人五六千名,幾乎與正式工人數相當。新飛電器成立于1984年,新飛冰箱曾經被稱為冰箱行業“四朵金花”之一,不過近年來,新飛冰箱的市場份額卻在逐步下滑,近期更是受員工“停工”、“抗議”等負面新聞困擾。
在“休假”風波后,新飛電器隨即發布了兩大股東新加坡豐隆集團、中國中航集團再為新飛增加注資2億元的消息。新飛方面表示,消息發出后,員工對新飛未來更有信心。
雖然新飛努力對外釋放積極信號,但是勞資矛盾并沒有解決。業內人士評價稱,豐隆集團在入股多年后,并沒有將雙方的價值觀和管理方法制度等融合,新方和中方,大股東、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這是制約新飛發展的長期因素。而如果員工將“抗議”當作溝通方式,這種博弈的慣性將是災難性的。
一年內兩次抗議示威
“明天要去上班,不知道這次能讓干幾天?”“經過這次停工事件,6月份工資能有多少呢?”端午節放假期間,新飛吧中類似的討論折射了新飛電器在頻繁的勞資糾紛中難掩窘態。
此前,新飛電器內部下達通知,將自5月27日起,暫停生產線生產,停產期間正式工在廠內接受學習 ,而全體合同工(臨時工)則回家休假,何時復工等候電話通知。這則通知隨即引起員工反彈,因為這很可能意味著變相裁員。5月30日,新飛緊急發布了聲明,稱這與節能補貼政策結束后的公司戰略調整有關,員工將陸續返回工作崗位。
“公司運作正常”,昨日,新飛電器向南都記者表示,“研發團隊最近非常繁忙,公司確立了高端轉型的方向, 銷售 工作也在正常推進,一切恢復到正常軌道。”該人士沒有說明目前員工的工資情況,稱公司內部有系統的計算方法,也沒有透露開工率。
“新飛的情況,并不像其所稱的‘一切正常’”。昨日,家電專家劉步塵表示,停工兩天馬上就復工,應該是受到了輿論和政府方面的壓力,其實這并不讓人樂觀。在其看來,企業如果庫存有壓力,需要降低開工率消化,這是市場化行為,從長遠來看,硬著頭皮復工比“放假”更危險。
這不是新飛電器第一次出現如此激烈的勞資矛盾。2012年10月,新飛電器數千名生產工人停工。員工發布《告全體新飛同胞書》,要求提升福利。員工稱,在社會平均收入和物價大幅上漲的今天,他們的工資待遇卻還維持在10年前的水平。
員工與上層的去留博弈
新飛電器對外事務部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推進精益生產,提高效率,壓縮成本。“公司也一直在推進5S管理。”新飛電器也承認,員工可能有不安全的心理,但是強調公司運作一切在按計劃推進。
“這(抗議)意味著勞資矛盾非常嚴重。”劉步塵表示,深層原因在于新方管理方式不被本土員工接受,勞資關系緊張,員工最終采取停工等手段解決問題,外方與中方,股東和員工之間長期存在矛盾,“雙方的價值觀,管理方式在多年后仍然沒有融合。”
2005年新加坡豐隆亞洲通過購買新飛集團持有的國有股股權,成為控股90%的大股東。新飛電器股東和員工的矛盾已深為溝壑。新飛電器一位員工告訴南都記者,“新方人不信任中方人,但是自己還不懂管理和生產,錯誤的人,錯誤的決定,導致了新飛的悲劇。”對于新飛電器的5S管理,有員工則認為重點放在了最不重要的“抓衛生”上,因為這見效快,是面子工程,抵觸心理明顯。中怡康最新數據顯示,新飛冰箱從曾經的全國銷售第二名下滑至第七位,市場份額從近20%下滑至5%以下。中怡康副總裁彭煜表示,新飛冰箱新品推出緩慢,導致其產品在市場上無法和海爾、容聲競爭。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雖然抓了“家電下鄉”的行情,卻在節能惠民市場失去了不少的市場份額。
這也是新飛電器員工不滿的地方。去年新飛電器員工停工抗議,要求之一就是更換管理層,他們認為自豐隆亞洲接手以來,新飛電器的行業地位和市場份額急劇下跌。與此同時,員工工資十年不漲,待遇差,新方派駐的管理層卻享受高福利。
就“休假”事件后,公司如何強化員工溝通、提升士氣的問題,新飛電器向南都記者表示,追加投資說明大股東對于新飛還是有信心的,公司正在向高端轉型推進,員工也反映信心會更足一些。在溝通上,公司設有郵箱、內部刊物、廣播等,傳達公司信息,也有領導郵箱,由專人負責收集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但是,這些顯然都是常規打法,新飛電器似乎仍沒有找到在危機時期的有效溝通方式。
業界說法
危機管理 專家 艾學蛟 莫讓“抗議”成為慣性
新飛電器危機的根源在于企業發展出現問題,“企業快速發展,一切問題都可以掩蓋,如今新飛和海爾、美的等比已經落后很多。”
目前市場普遍存在一種觀點,豐隆集團無心運營新飛,轉手的傳聞也幾度興起。新飛雖然也在做出努力,比如換標,推高端產品,但這一切努力并沒有奏效。
拋開情感因素,作為市場化企業,困難時期不可能負擔上升期時同樣的人力成本,裁員是正常現象。但是在新飛,正常現象變成了不正常現象,員工靠停工、抗議等較為極端的方式來爭取和維護利益,當地政府也面臨壓力。“目前,不管股東是外方還是中方,問題都同樣棘手。”
我的建議是:政府應適當介入,對于員工也應該有效溝通與教育,新飛需要恢復造血功能。如果抗議、停工這種溝通方式成為慣性,后果非常可怕。企業如果最終被拖垮,最嚴重后果還是當地政府和員工在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