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在美國校園年輕人中有著不錯口碑的產品都有著一些共通的特點:和社交相關、不缺少圖片、上手容易、產品價值獲取快速,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它們都帶有一點荷爾蒙的誘惑。
對于不了解以上三個應用的讀者,本文再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Snapchat
上線于2011年9月,由四個斯坦福大學學生開發。用戶可以使用該應用向朋友發送文字、照片和視頻,最重要的是,用戶可以設置不超過十秒的顯示時間。接收方在設定的時間內看到信息后,所有內容就消失。就在年初,Snapchat融資1350萬美元,估值7000萬美元。

Tinder

Whisper
![]() 6
|
如今,這三個應用在校園中的風生水起當然并不意味著它們就會成為下一個Facebook。就像外媒所分析的,移動終端的用戶轉移門檻其實并不高,它們可以在瞬間爆發,也可以轉眼被拋棄。對于那些樂于嘗鮮的年輕人,他們總是在不斷找尋下一個更酷的玩意兒。
不過,這并不妨礙這些應用的閃光點可以被繼承和學習。
以最新爆發的Whisper為例,也許,它最值得借鑒的地方并不是匿名分享、地理位置查詢亦或是將文字和圖片結合。
用過它的人會發現,Whisper真正的吸引力在于圖片搜索和圖片評論。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一款既需要圖片,又需要文字的應用,其實上手門檻不低。和國內一些匿名分享應用以“文字”信息為主的表現方式不一樣,Whisper意識到用戶對于圖形化的內容更有興趣,因此,好的圖片一定是吸引用戶的第一要素,而那些無論是看著動情、或是寫的挑逗的文字并不如圖片直觀。
可是要讓每個用戶都能拍到能反應他心情的圖片,這是一個要求極高的環節。所以,Whisper的方法是用戶可以連接到互聯網,通過搜索關鍵詞發現相關圖片,然后再將文字輸入到這些圖片上面。通過這種方式,既解決了用戶沒圖的困擾,也讓用戶可以借關鍵詞發現更多有趣的配圖。因此,在Whisper的首頁,你會發現,其實大部分的圖片并不是用戶自己拍攝,他們只是借用了網絡上的大量圖片資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產品點,用戶對于他人圖片的回復也必須是圖片加文字的方式。用戶若在產品里發現一些覺得不錯的內容,他們可以送“桃心”,也可以點擊回復,但回復不是單純的文字,而是選取和你回復信息有關聯性的圖片加文字。該功能有趣之處就在于,當你看到一個很可愛的嬰兒照片時,你可能會在他人回復的信息里看到更多和有趣嬰兒相關的照片。
此外,和一般社交應用完全免費的方式不同,Whisper設置了一個付費功能發私信。用戶一開始可以免費給一個人發送私信,可當用戶要給第二個人發送私信時,就需要升級為付費用戶,一個月交40元,或者一次性付費6個月,每月18.83元等。
雖然私信不是一個常用功能,但對于一些深度用戶或者有著溝通需求的人,這又是一個必選項。因此,在一些細分用戶的身上做一些強需求的收費功能未必會真的嚇跑用戶。更何況,一些社交類產品可能會在爆發期之后就迅速陷入低谷,抓住爆發的機會來獲取收入也是更安全的選擇。
當然,Whisper這種看上低格調的產品也讓那些不愿意總是在Instagram或Path上分享生活美好一面的用戶找到了一個宣泄的渠道。是的,既然在這里誰都不認識你,何不放松一下曬曬糗事或委靡不振的一面。看看那些同樣深陷抑郁中的同類人士或許也能獲得心理平衡。
其實,綜合來看,無論是Snapchat、Tinder或是Whisper,它們走紅的背后都在告訴一個簡單的道理:用一個功能直接的產品解決用戶最直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