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紡行業將面臨更大發展空間
目前約7900億的家紡行業產值中,將隨著孚日、羅萊等強勢企業的上市,成為行業標桿,家紡市場容量將進一步放大、對媒體和消費群中的影響力也將顯著上升,家紡行業將有更會呈現新一輪增長態勢,尤其是在床品和毛巾、裝飾布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地差距,而只要家用紡織品人均消費每增加一個百分點,中國年需求就可增加300 多億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誰會能分享到增長的果實和喜悅呢?難道是數十萬家許多“默默無聞”的家紡企業、家紡加工廠嗎?


中國家紡業的發展正處于規模階段的前期,行業中的企業要取得成功必須加快資源整合的力度,迅速擴大市場份額.
二、家紡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顯而易見,隨著羅萊家紡的上市,家紡行業也將呈現馬太效應,何謂馬太效應,就是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羅萊家紡將通過上市募集到的資金,大力購買核心終端和有潛力的縣鎮級終端,進行直營,旗下六個品牌:羅萊、圣瑪可、迪斯尼、喜來登、雪瑞丹、歐戀娜等等品牌,對多級多類市場進行全方位終端占領,而羅萊又在加大網絡 銷售 業務,2009年4月,羅萊在直營市場開設了電子商務業務,銷量增加很快。由于針對每個市場的產品不同,目標顧客不同,在經營過程中,我們發現電子商務與實體銷售的沖突不如預想中的那么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而相對于第一集團的羅萊家紡、富安娜家紡、水星家紡、夢潔家紡,對于處在第二集團的家紡企業,如紫羅蘭家紡、寶縵家紡、凱盛家紡、維科家紡、盛宇家紡等國內銷售額低于5億余元的家紡企業而言,將面臨一次洗牌和淘汰,還有大量第三集團和非品牌企業也將面臨馬太效應的選擇,規律是無法改變的,正如20多年前,中國家電企業多達2萬家,而今天具有規模、技術和品牌優勢只剩下7家,不久將會變成3家,2家,家紡行業或許沒有家電行業那般殘酷,但是行業集中度將逐年增高,失去優勢或沒有優勢的家紡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將來能夠活的比較滋潤的企業也就在20-30家左右。
面對強勢家紡企業的洗牌,眾多外貿轉內銷的規模家紡企業將面臨更大市場壓力,如果僅僅考慮現實生存問題,恐怕今后幾年就會被日漸增高的市場門檻拒之門外。
三、羅萊家紡續寫第一,其他企業第二?
羅萊家紡獲得跨越式發展,也就是2000年到現在區區九年時間,我們回顧羅萊家紡的成長史,便可發現其成功的密碼就是敢為人先:
1、1994年,羅萊斥資38萬元請當時全國著名廣告公司進行策劃,全面導入CI形象
識別系統--非常超前之舉(第一家)
2、1998年,學習并超越富安娜,從過去的辦事處制向連鎖專賣和特性加盟體制轉
軌--渠道變革(第二家)大中城市直營中小城市加盟
3、1999年,羅萊公司總部遷往上海
4、2004年11月 ,聘請李嘉欣做形象代言人(第四家)
5、2005年6月,羅萊把享譽巴黎的時尚家居品牌Saint Marc納入懷中
6、多品牌突圍:代理澳大利亞喜來登品牌、法國尚•瑪可品牌、意大利意•歐戀娜
品牌 --(品牌戰略系統化,第一家)
7、2006年“羅萊”網名列中國家紡企業百網第一
這樣第一的神話還將繼續,對其他家紡企業而言也將面臨重大選擇,還是像以前那樣連羅萊宣傳物料的印刷供應商也要跟進,還是走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將決定是跟著大哥后面喝湯,還是自建系統占山為王,這不僅需要膽識,更需要智慧,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如何擺脫落后的困境十分關鍵,上海勁釋咨詢機構認為:跟進手段僅僅能夠取得生存,對眾多家紡企業而言必須打破現有的競爭游戲規則和商業模式,在局部市場創造相對優勢,在廣闊的多級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為細分市場或區域市場的龍頭品牌,才有新的轉機和發展。
四、將有更多家紡企業投入到資本市場的懷抱
夢潔家紡申請數年上市未果,還有許多家紡企業將隨著羅萊的上市,加速上市的快車道, 公司治理 、品牌價值的提升、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利潤額這些關鍵指標,將成為優勢家紡企業爭取的核心目標。
家紡競爭面臨更高層次的競爭,產業資本和 金融資本 將加速行業的整合、渠道的整合、終端的整合、品牌的整合,在許多家紡企業連基本的 營銷 組織架構都不健全的情況下,完成這樣的整合,不出什么差錯時相當困難的,除了借鑒行業標桿羅萊家紡外,值得家紡企業學習的還有中國第一家皮鞋上市公司佛山星期六鞋業,以及服裝企業的經驗,完成鳳凰涅槃重生變革之旅。
避免陷入到上海XXX家紡因為陷入到對固定資產的過分投入,而導致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和上市受到影響的格局。
簡而言之,隨著羅萊家紡的上市,家紡行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是否能從千軍萬馬中獲得一席之地,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