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的全球擴張頗為不順。日前,香港迪斯尼樂園公布的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在截至去年10月3日的2009財政年度,收入25.4億港元,凈虧損為13.15億港元。香港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表示,特區政府不滿意樂園的財務狀況,將會加強監察樂園的日常運作,并在股東會督促其做好成本控制及提升運作效率。
事實上,1992年,歐洲迪斯尼樂園開業不久,迪斯尼就發現其無法實現預期的收益目標。當時正好趕上歐洲嚴重的經濟衰退。歐洲游客遠比美國游客要節省得多,很多人自己帶飯,不住迪斯尼賓館。一名來自法國南部的名叫柯琳的游客,就是典型的“不花錢”代表,她與丈夫以及3個孩子在樂園游玩了3天之后,她說:“這是個無底洞。每當我們游覽一個地方時,孩子總鬧著要買東西。”
無法實現的預期
投資者的思考邏輯與推論或許是對的,但他們的預期根本就無法實現,他們認為無論是什么價格,都一定會有人光顧。歐洲迪斯尼樂園成人門票價格是42.25美元,比美國還貴。在樂園門口的迪斯尼賓館旗艦店,一個房間一晚就要花費340美元,這相當于巴黎頂級酒店的價格。迪斯尼很快就發現,樂園賓館的平均入住率降到了50%.客人們不愿停留更多的時間、花更多的錢在這些昂貴的商品與服務上。
迪斯尼的管理層不久就意識到犯了一個計算錯誤。去擁有3個主題樂園的美國佛羅里達州迪斯尼樂園,游客通常會待上4天以上,與此相比,來游覽只有一個主題樂園的歐洲迪斯尼樂園的游客,一般只會待上2天。許多游客都是一大早來樂園就直接去游玩,第二天一早結賬退房。
盡管早期有人批評歐洲迪斯尼樂園,但其主要問題不在于公眾的接受程度低。歐洲人很喜歡這個樂園,自從開放以來,每個月都可以吸引近100萬游客,并很快就達到了原先的目標。游客們的惠顧,使得歐洲迪斯尼樂園,成了歐洲花費最大、最吸引人的地方。但大量節儉的游客,并沒有讓迪斯尼實現收益與利潤目標,也無法彌補其日益膨脹的管理開支。
其他一些經營不當與預計錯誤,也給迪斯尼帶來了傷害,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因素。一項不準在樂園內飲酒的規定,使歐洲人很不滿,因為他們在午餐與晚餐時喝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迪斯尼還發現游客人數有高峰期與低谷期,高峰期每日 的游客人數要比低谷期人數多出10倍。因此,在淡季時,公司就要解雇一定數量的員工,而這又違反了法國嚴格的勞動法。
還有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與早餐相關。“我們聽說歐洲人不吃早餐,因此縮小了餐館的規模,”一位管理人員回憶道,“結果怎樣?每個人都要吃早餐,我們不得不努力在僅有350個座位的餐館里,為2500人提供早餐。”
在1993年9月30日結束的財政年度里,樂園的虧損額已高達9.6億美元,并且公司對樂園的前景也充滿了懷疑。沃爾特迪斯尼公司直到次年春天,還在籌集1.75億美元,用來挽救歐洲迪斯尼樂園。這個步履維艱的樂園,還背負著沉重的利息負擔。
拯救行動
在第一個財政年度內,歐洲迪斯尼樂園每日 損失超過250萬美元。但情況并不像統計數據顯示的那樣可怕,實際上,歐洲迪斯尼樂園仍然產生了營業利潤,只不過非營業成本支出使其出現了較大的赤字。
歐洲迪斯尼樂園花了20個月才平息那些風波,并調整各種錯誤的估計,主要是對賓館房間需求量與歐洲人花多少錢住宿、吃飯與購買迪斯尼商品意愿的錯誤估計,樂園的運營狀況也得以逐步改善。
到1994年初,歐洲迪斯尼樂園變得更能為人們所接受。一些酒店房間減了價,例如,從每日 的76美元減少到51美元。10美元一件的T恤衫與5美元一套的蠟筆取代了昂貴的珠寶。奢侈的點餐式餐館改成了自助式餐館。淡季時的門票從38美元降到30美元。并且由于實行流水線操作與減少了900多個工作崗位,經營成本也降低了7%.
效率與節約成了歐洲迪斯尼樂園新口號。商場里的商品從30000種削減到17000種,剩余的都是純粹的美國迪斯尼產品(公司原本以為,歐洲人更喜歡精致的商品,而非絢麗俗氣的米老鼠紀念品,事實并非如此).歐洲迪斯尼樂園提供的食品種類也減少了50%以上。
迪斯尼管理層希望通過將酒店出售給私人經營,而減少沉重的利息負擔。但是,這些酒店的入住率只有55%,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實在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樂園到巴黎市中心僅需35分鐘,這樣許多游客就住在城里了。
分析人士在討論是否徹底放棄歐洲迪斯尼樂園的時候,忘記了奧蘭多的迪斯尼樂園原先也曾如此的令人失望,其成本比預期的要高,而游客人數卻比預計的要少。但奧蘭多迪斯尼樂園后來成了北美利潤最豐厚的旅游勝地之一。
修正管理方式
近年,香港迪斯尼也面臨巨大問題。2010年1月,香港旅游發展局主席田北俊指出,在約占1/3的內地游客中,廣東游客占了一半。估計在上海迪斯尼營運后,訪問香港迪斯尼的游客將減少20%.2005年開幕的香港迪斯尼所面臨的問題,并不僅僅是開源節流吸引游客這么簡單,自身產品的先天不足仍然是癥結所在。香港迪斯尼是全球最小的迪斯尼,為了增加更多的娛樂內容和吸引力,擴建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2009年7月,特區政府的迪斯尼樂園擴建計劃曾在香港引起熱議,當時爭論的焦點之一是,特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而回報到底有多少?現在看來,2009年度財報可能讓投資者信心大失。
從巴黎迪斯尼樂園獲得的經驗很管用:盡量減少固定成本,并盡量延長游客的游覽時間。切忌自大,特別是在處理新問題與面對新文化時。法國人生性敏感,而迪斯尼的高管們通常粗魯急躁、反應遲鈍與傲慢專橫,這就不可避免會產生沖突。迪斯尼自以為是的態度讓人反感,而且加深了計劃執行與運營的難度。對于任何疑問或建議,答案總是千篇一律:“按照我們說的去做,因為我們最專業。”
我們常常發現,偉大的成功總是難以持久,它們缺乏使之持續的力量。在某些時候,成功的模式不是消失了,就是被遺忘了,再或者就是不夠完美。而在某些時候,則是企業的成長,超出了企業創始人的能力范圍。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經常會隱藏起來,并時刻準備從對方的失敗中獲得利益。就像我們在歐洲迪斯尼樂園案例中所看到的那樣,它固步自封,沒有重視改變觀念,不愿修改陳舊的成功模式,使得公司在不同環境下的發展,變得更加困難甚至十分冒險。
歐洲迪斯尼樂園為什么不定一個可以讓單位利潤最大的價格呢?當然,它的不幸在于,精明的歐洲人通過節省的方法巧妙地避開了高價格,而嚴重的經濟衰退無疑又讓其情況更加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