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模式是什么樣的?
更加有“人”味的通訊平臺
facebook模式又可以稱為SNS模式(全稱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會性網絡服務,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簡單的說,也就是建立起一個網絡社交服務平臺,國內的人人網、開心網、51.com、天際網都屬于此類。用戶在facebook這個平臺上,可以創建屬于自己的一個專區,并可以在里面分享自己的照片、個人興趣以及生活點滴,可以尋找、聯絡身邊的好友并且互動,可以暢玩各種網絡游戲,可以體驗無數開發商提供的各種應用和服務,你甚至還可以進行在線交易,關鍵是:這里面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真實的,并且這里面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免費的。
微軟CEO鮑爾默曾激動地說:“Google已經過時了,facebook才代表未來。”Google的成功毫無疑問是一個奇跡,它堅持技術領先,堅守不作惡原則,堅持創新的品質贏得了無數人的芳心,但毋庸置疑facebook正在努力趕超著Google,或許有一天真的就會凌駕于Google 之上,為什么這么說呢?
抓住了趨勢,也就等于抓住了未來。互聯網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么?社區化!一個好的網絡社區能夠提升用戶的生活效率,使得用戶不至于在紛繁的信息時代迷失。這也是為什么騰訊QQ早在3年前就開始嘗試整合多種業務,打造“在線生活”的社區平臺的原因。
把握住了時機和節奏。facebook的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據傳開設facebook的初衷竟是扎爾伯格的一個酒后惡作劇,那晚他酒醉后正因為失戀而糾結著,突然想到了利用黑客的方法獲取到哈佛全校女生的照片后,就建了個網站放了上去以供人投票和娛樂,沒想到這個網站一炮而紅。然后這個網站逐漸在哈佛傳開,接著是美國其他校園,再接著是政界、商界,再逐漸開放到普通郵件注冊。而恰到好處的平臺開放戰略也使得facebook再次借力第三方合作商而得以騰飛。
更加真實,更加互動。在facebook里面,因為都是自己熟悉的好友,接收到的也基本上都是真實的信息,這讓用戶覺得心里踏實、有趣。與此同時,網絡不再是“虛擬”的空間,而成了現實生活的另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里面,溝通和互動有時候會顯得更有效率,并且更加有“人”味。
更加懂得合作共贏。2007年因為facebook啟動開放戰略,使得facebook的用戶數量劇增,目前在facebook平臺上大大小小的第三方合作商有數千家,吸引了大量的程序員或公司為其開發各種類型的應用模塊,使其網站的用戶之間多了很多應用模塊,又反過來刺激了用戶的增長。
簡單、實用+口碑傳播。這可以說是facebook的核心競爭力之一,facebook網站是非常簡單的,從頁面設計到網站功能都是很簡單的,讓人很容易上手;另外,互聯網專家王興曾說過,facebook的本質只是一個通訊平臺,作為一個通訊平臺,首先可以高效傳播信息,這點是非常實用的;而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好友圈的通訊平臺又自然容易形成一傳十,十傳百的口碑傳播,并且在這個平臺上使用的人越多,越具有黏性。
總之,facebook等社交媒體公司最大的成功是改變了人們使用互聯網的方式,的確,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改變,它來的那么自然,自然得有些不可思議,哈佛校園、一個二十多歲不善交際的小伙子,但一切就是這么自然而然的發生了,你還沒來得及反應,它已經變成龐然大物,已經滲透并改變著你的生活,這就是互聯網時代!
facebook會適合中國嗎?馬克·扎爾伯格的模式能讓這13億人走進facebook大家庭嗎?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