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 從將軍到士兵
雖然經常會加班,但每月兩萬多元的收入、帶薪休假近一個月、每年多次出國的經歷,還是讓人很有職業榮譽感,這是10年前諾基亞老員工蘭女士(化名)的生活。在最輝煌的時候,諾基亞盤踞了全球手機市場40%的份額,為芬蘭政府繳納了占全國21%的企業稅。
2G(GSM)時代,諾基亞實在占盡了先機:比較時尚的外觀;一年幾十部新機的推新頻率,而且可以涵蓋高中低端市場;穩定的通話質量;掉在地上也毫發無損的皮實作風。更重要的是,諾基亞擁有發達的 銷售 渠道,嚴格的渠道 管控 能力,完善的售后體系,這使得一部手機銷售超過百萬對諾基亞來說,不算稀奇。
而昨日晚間消息,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諾基亞在家鄉芬蘭的智能手機份額降至31%,同比降幅超過59%,而2010年第三季度高達76%。三星位居第二,在芬蘭的市場份額為25%,而一年前僅為3%。
原因 從創新到保守
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喬布斯有這樣一段自述:“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在我們所涉足的領域,必須要同時控制硬件和軟件,否則我們遲早要受制于人。”
英雄所見略同,1998年,時任CEO的約瑪·奧利拉已經意識到手機上網會是大勢所趨,于是聯合摩托羅拉和愛立信三位手機巨頭共同注資成立塞班公司,以搶占操作系統的制高點。強盛之時,塞班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高達1億部,也就是說全球每賣出10部手機,就有6部是“塞班系”。要想進入塞班這個“寡頭俱樂部”,其他小手機制造商們非得支付高昂的準入費。
坐收漁利的副產品,就是創新欲望的降低,而且2G時代的所謂“移動互聯網應用”,不過是彩信、彩鈴、游戲,對數據量的要求微乎其微,這也足以將很多問題隱藏。
諾基亞的轉折點出現在2007至2008年,因為3G來了。在接下來的這幾年里,諾基亞的市值已暴跌75%,近一兩年,更是“官司”纏身:被傳將被微軟收購,與中國渠道商屢現摩擦遭到聯合抵制,全球裁員……直到“申請破產保護”。
俗語說,無風不起浪。諾基亞為何會突然被曝出破產的謠言?對此,電信專家王煜全表示,這個謠言的緣起,和諾基亞公司近幾年在手機市場,尤其是智能手機市場的業績下滑不無關系。“諾基亞的問題不在資源,而是心態。它放不下曾經作為‘帝王’時的傲慢和優越,放不下那些成功的包袱,所以雖然意識到自己的塞班系統已不行了,但卻不改變,不去使用新的手機操作平臺,那就只能坐等失敗。”
掙扎 跳來跳去的諾基亞
3G時代,手機上網的需求如火山般爆發,諾基亞的問題暴露無遺。
一覺醒來,諾基亞才發現,蘋果與Google公司早已經跑到了前面,更重要的是,它已經不認識移動互聯網使用者了。移動互聯網的價值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網民們需要長時間手機在線,需要海量的應用選擇,需要參與復雜的游戲,甚至需要使用手機測試自己皮下脂肪的厚度,用手機來挑西瓜。而軟件制作者們喜歡低門檻進入——這需要跨越成本和技術雙重壁壘,Google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系統顯然更為親和。
三星、HTC,就連老資格的摩托羅拉,這個時間早已掉頭奔赴新的港灣。而諾基亞卻在多個操作系統間進行艱難取舍。
發現塞班失靈后,諾基亞曾跟英特爾有過短暫接觸,合作MeeGo系統,但卻陷入了兩頭大象同時共舞的尷尬,笨拙的腳步無法跟上靈動的節奏。去年,諾基亞又宣布與微軟合作,轉向了Windows Phone陣容。新的合作,仍然讓業界疑惑重重。
其實,諾基亞提出智能手機概念機比iPhone早了10年,觸控技術比蘋果早3年,Ovi比蘋果App Store早了1年。在創新方面,諾基亞曾經是個巨人,但問題是不持久。就好比第一個發明數碼相機的是柯達,但坐江山的是尼康和佳能。
展望 蘋果會好嗎?
諾基亞的軌跡,讓所有通信巨頭不敢掉以輕心,近五年時間里,通信業界創造了太多奇跡:摩托羅拉被Google收購,加拿大最大國企——北電網絡破產,索尼愛立信“離婚”……曾經的巨頭相繼倒下,接下來是誰?
蘋果iOS、微軟、安卓,如今智能手機市場上風頭強勁的品牌,每個都有一個被手機用戶稱道的手機系統平臺。操作平臺對智能手機的輸贏有決定性作用?掌舵人喬布斯離開后蘋果的神話還能繼續么?
“平臺就是平臺,不能決定一個手機企業的生死,但選擇哪個平臺卻是關乎生死。”資深電信專家王煜全直言,在加入不加入安卓或者微軟平臺的問題上,諾基亞選擇了“不”,曾經的第一便漸漸被消費者拋棄。
而堅持自創平臺的蘋果,在喬布斯離開后,也被王煜全“特別不看好”。“在手機起步的時代,縱向整合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但當手機產業進入成熟階段,學會合作的縱向分化模式,才是更易取得成功的模式。”王煜全表示,蘋果延續了縱向整合模式,那就得像“穿著一雙紅舞鞋不停轉圈”一樣,不停地拓展手機的持續優越性。“在喬布斯時代,由于他本人的苛刻性格,能不斷革新,創造新的體驗。而在蒂姆·庫克時代,由于他的性格里沒有苛刻的成分,延續神話在目前并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