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急送CEO李佳說,上班族在外就餐的比例超過七成,尤其是上海、 北京 等城市,中午在外就餐的比例接近百分之百。而傳統的電話點餐方式,因電話網絡本身的局限性,已經不能適應龐大的并發性經常需求,同時中國80%以上的餐廳不具備外送能力。
餐急送采取“網絡定+餐廳產+物流送”的經營模式,在全球范圍內邀餐廳加入平臺,由餐急送配備統一的配送隊伍,在全國各地實行代理制。
8周前,餐急送已經首選在武漢上線,預計1個半月的時間將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餐急送的目標是,覆蓋到300個城市,10萬餐廳建立餐飲自選平臺。
經營模式:網絡訂+餐廳產+物流送
和國內現有的訂餐網站模式不同,餐急送定位于C2C。線上端,餐急送邀多種形式餐廳如快餐店、風味小吃、酒店、農家樂等加入平臺;客戶端,用戶先注冊賬號,選購產品,通過支付寶和網銀支付;線下端,物流配送和客戶簽收,24小時服務。
用戶輸入自己的地理位置時,會自動按照地理位置、口碑進行排序。李佳表示,未來也可能借鑒淘寶的排列方式。
在物流建設方面,餐急送將全國劃分為1萬多個服務區域,制訂小片物流單元,服務區域是按照郵政編碼劃分,覆蓋范圍約3-5公里。派送服務由餐急送統一提供,統一服務規范和操作流程,配送人員通過學習 后上崗。
為了送餐的及時性,餐急送為代理商提供任務派遣體系、路線報警延時提供等,訂餐平臺會根據餐品的制作周期和交通情況明確提示最晚到達時間。
餐急送在各城市招募代理商,代理商負責所劃區域的餐廳談判和送餐。加入餐急送平臺的餐廳,只需要提供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
目前,餐急送并不支持餐到付款。李佳表示,餐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有時一餐可能上千元,無法退貨,餐到付款面臨著風險。
盈利模式:收取5%交易費
餐急送CEO李佳表示,盈利模式主要有兩點,一是按交易額向代理商收取5%的交易費;二是按年向代理商收取系統服務費。
因此,從網站上線起,就會產生收入。李佳表示,投入都是靠自有資金,未進行過融資。
此外,餐急送可能的盈利模式還有廣告增值服務、物流派送拓展服務。李佳說,當體系運營成熟時,或考慮用小片物流配送本地生活類的其他產品,如水果、鮮花、蛋糕等。
對于代理商而言,收入主要通過和餐廳談判賺取折扣費,即餐廳給予代理商一個折扣(如六折),消費者原價付費。
李佳表示,如果全國市場快速擴展,預計年營業額可達6億,按5%傭金計算,餐急送年可收到2-3億交易費,“第一年利潤兩三千萬是沒問題的。”他說。
在“快”上下功夫:超時配送用戶可“免費吃”
對于送餐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快。“餐急送的服務,是基于一個‘快’字,要在快上下功夫。”
據介紹,用戶點餐時,會根據餐飲生產周期、路面交通情況生成一個“最晚到達時間”,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用戶將免除餐費,可以“免費吃”,這個成本由代理商承擔。也就是說,如果代理商未在保證的時間內送到,這一餐將是虧本的。
未來,在硬件管理方面,餐急送位物流團隊將配備快速手持設備,在全國已合作的餐廳安置一個終端機,使得送餐反應更加迅速;軟件方面,將區域劃分的更細,使得服務更快。
提供特色、環保餐盒包裝
在細節方面,餐急送提供了不同的餐盒供選擇,如商務餐、兒童餐、淑女餐、愛心餐等包裝。“我們希望送到用戶手中的不僅是一份餐飲,而是一份精致的禮物。”運營總監王永剛說。
李佳介紹,餐急送的飯盒采用歐盟標準的環保盒。“中國95%以上的餐盒都是不環保的,我們特地找了達到歐盟標準的餐盒的生產廠,來為我們生產餐盒。”
“很多用戶發現這么精美的包裝很驚喜,而且里面還有一個保溫包。我們的餐紙們展開后可以當西餐廳的餐布使用,餐紙也可以選擇卡通的、青花瓷的等很多種類。”
武漢試營業驗證了模式可行性
在8周前,餐急送在武漢已經上線,截止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個餐廳加入,劃分了25個區。
之所以選擇在武漢首先上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創始人李佳是武漢人,對武漢市場熟悉;第二,武漢是一個折中的城市,更具代表性。
現在,餐急送團隊接近100人,正在擴張到北京、上海、廣州,預計1個半月內覆蓋到北京。“我們的模式都已經打造好了,只要復制就可以了。”
在互聯網行業中,團購、大眾點評網、口碑網等都把餐飲業務放在了重中之重。“吃飯是一個剛性需求,如果能適當地整合這個市場,潛力巨大。”
用李佳的話說,餐急送的創始團隊都是互聯網行業的“老人”了“,比較喜歡玩一些創意網站,以前做過一個人生黑匣子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