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貝網:走上歪門邪道
教訓:兩輪融資800萬美元打了水漂。第一,有效的盈利模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第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003年6月,鄭立和朋友一起創建了163888網站,寓意“一路上發發發”。隨后,他們開發K8錄歌軟件,163888逐漸成了中國首屈一指的網絡歌手聚集地。香香、楊臣剛等網絡歌手在網站成功推出,《老鼠愛大米》等網絡歌曲風靡一時,讓163888網站名聲大噪,號稱“華人第一音樂社區”。
2004年10月,IDG向其投資200萬美元(據悉,最終投資并沒有完全到位),占其20%股權。2006年,網站注冊用戶達到1200萬。同年,163888獲得了阿爾卡特VC的600萬美元投資,占12%股權。
2007年6月,網站啟用了新名字和新域名:分貝網,但分貝網的盈利模式并未有根本轉變,依靠賣空間和收取會員費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廣告成了分貝網主要的收入來源。
2009年,鄭立涉嫌經營色情視頻聊天業務被捕,2010年1月,此案開庭審理,鄭立當庭認罪。鄭立涉足色情業務的原因尚不知曉,但分貝網日漸衰弱則是不爭的事實。公司始終處于虧損狀態,新的投資卻始終沒有到位。
Mysee:浮華之敗
教訓:北極光和賽伯樂等機構白白投資了200萬美元。多做實事,少來虛的。
Mysee是國內最早進行P2P視頻直播研發技術的公司,是集視頻直播、點播、互動娛樂、無線增值等服務于一體的寬帶視頻娛樂服務平臺。公司曾聯合各大門戶網站、電信運營商為國內外50余次的大型活動進行了網絡直播。
2005年2月,高燃創立MySee.com,蔣錫培(微博)投資了100萬元人民幣。2006年初,又獲得北極光和賽伯樂等機構一共200萬美元的投資。
但MySee燒錢的速度太快了,幾十個人,每個月要燒掉100多萬元人民幣,辦公室光裝修就花去100多萬元人民幣,還要花大量的資金購買視頻內容。8個月時間,200萬美元的投資款,消耗殆盡。另外,作為創始人和公司總裁,高燃總是默許媒體夸大事實,融資200萬美元變成了融資1000萬美元。據投資人說,他時刻最關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他到處演講,宣揚創富成就,但只為自己做市場,不為公司做市場。在投資人看來,高燃拿投資人的錢去包裝自己,甚至還有其他的用途,但就是沒有用來給公司做企業。
一茶一坐: 上市 游戲
教訓:SMI、IDG等機構三輪4700萬美元投資前途堪憂。不擇手段,一切為了上市,本就是錯誤的思維。
2005年,沈南鵬(微博)的個人基金SMI以風投身份進駐一茶一坐。
當時,一茶一坐制定了“2008年至2010年”期間上市的目標。2005~2008年三年時間,一茶一坐總共經歷了三輪融資,融資額達4700萬美元。
2005年11月,獲IDG資本、海納亞洲、東安投資、寰慧投資以及SMI(沈南鵬個人基金)等1400萬美元投資。
2007年1月11日,再次獲得1068萬美元投資,投資方包括紀源資本、IDG資本、海納亞洲、SIG、SMI、TECO、FMCG等。
2008年9月3日,一茶一坐又獲得2300萬美元的風投融資,投資機構分別為橡樹投資、紀源資本。但是一茶一坐連續7年虧損,且虧損額度逐年遞增。上市大夢越來越遠。
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一茶一坐的十幾家加盟商集體將其告上法庭,訴訟理由是一茶一坐“誘騙”加盟商投資,然后強行占有加盟店并成為該加盟店的實際控制人,他們要求一茶一坐返還相關加盟費用并賠償損失。從加盟商的表述來看,一茶一坐涉嫌用加盟商的錢來建店,然后通過合同托管,將加盟店的控制權、經營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在加盟店的裝修工程、設備采購、原料采購等多方面,一茶一坐都有操作空間,甚至可以利用掌握加盟商公司法人章、公章、財務章的便利,直接將錢劃走,甚至出現了“一次采購豬肉35噸”的可笑的后補發票。
一茶一坐打的算盤是,如果加盟店這樣折騰下來還能正常經營盈利,并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一茶一坐就以雙倍開店價格將其收購,以其強大的盈利能力增加上市砝碼,這樣皆大歡喜。
如果加盟店經不起折騰倒下了,一茶一坐就將加盟店直接關了,自己坐收漁利,對加盟商則是“加盟有風險”……
問題是,如此費盡心思地折騰,誠信蕩然無存,即便被資本推上市,又如何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分眾傳媒:被熱錢沖昏了頭腦
教訓:市值從巔峰時的80億美元跌到6.3億美元。公司做實,資本才有意義,否則,被熱錢牽著鼻子走,就會陷入投機的漩渦。
不是官二代,沒有富爸爸,沒有海歸背景,不是技術出身……江南春(微博)完全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本科畢業十年內達到了5000萬元人民幣的資產,并在廣告業積累了廣泛的人脈和對媒體深刻的洞察。
2003年,在好友陳天橋的“刺激”下,江南春開始反思自己循規蹈矩的創業模式,并終于尋找出樓宇視頻廣告這個新的藍海,短短兩年時間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股市。
上市之后,分眾傳媒表現出了“秦王掃六和”的氣勢,一舉收購了聚眾、框架、璽誠等眾多競爭對手,在樓宇廣告市場一統江湖;并通過好耶、分眾無線、央視三維布局互聯網、手機移動、電影院線的廣告,意圖打造中國最大的“生活媒體圈”!巔峰時期,分眾股價高達66美元,市值超過80億美元,和百度一并成為中國僅有的納斯達克股指企業。
遺憾的是,或許是被熱錢沖昏了頭腦,或許是缺乏對自我的深刻審視,IPO后江南春在產業投機和資本博弈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而作為創始人,江南春不僅沒有解決分眾的中央系統管理問題,更疏于在團隊建設上下力氣,公司沒有做實,卻一味想著怎么在 資本市場 上圈錢,最終在金錢面前迷失了自己。
給予分眾致命一擊的是,2008年的3.15晚會。由于旗下公司分眾無線涉嫌發送垃圾短信,分眾傳媒被央視狠狠曝光了一把!自此之后,分眾股票一路下跌,直到4.5美元,市值6.3億美元,蒸發了近80億美元!
無錫尚德:身影黯然
教訓:2011年10月11日,無錫尚德股價跌至2.47美元,市值4.5億美元,較最高時蒸發140億美元。核心競爭力、核心資源才是競爭根本。
無錫尚德于2005年12 月首次公開上市,成為第一個在紐約股票交易市場成功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他們生產的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是太陽能設備的重要組件,代表了綠色、科技的發展方向。在“全球變暖”的概念恐慌中,無錫尚德受到了資本的熱烈追捧,股價一度高達86美元,市值145億美元,成為僅次于百度的明星企業。
然而,在經歷與資本市場的短暫蜜月后,無錫尚德股價一路下滑,截至2011年10月11日,股價跌至2.47美元,市值4.5億美元,令人瞠目結舌地蒸發了97%!140億美元就這樣灰飛煙滅。
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沒有核心競爭力。
光伏產業,雖然號稱高科技,但真正有技術含量的部分,在于上游的切硅片等基礎部分,這些生產牢牢掌握在美國、韓國的企業手里。無錫尚德更像是一個組裝高科技零件的加工廠,雖然比一般的加工廠更需要技術,但核心競爭力終究不在自己手里。當國內常州天合、中電電氣等企業開始一擁而上時,市場瞬間變為慘烈紅海。屋漏偏逢連夜雨,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擴大產能后,又趕上金融危機,各國政府減少了對太陽能的補貼,相較于火電成本高昂的太陽能,只留下黯然的陰影。
博客網:巨頭擠壓
教訓:兩輪融資1050萬美元,被揮霍殆盡。
第一,錢要省著花,即便花也要放在可行的方案上;
第二,不要小看巨頭們的后發優勢。
002年,方興東(微博)創建博客中國,之后3年內網站始終保持每月超過30%的增長,全球排名一度飆升到60多位。并于2004年獲得了盛大創始人陳天橋和軟銀賽富合伙人羊東的50萬美元天使投資。2005年9月,方興東又從著名 風險投資 公司Granite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 Capital、軟銀賽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里融資1000萬美元,并引發了中國Web2.0的投資熱潮。
隨后,“博客中國”更名為“博客網”,并宣稱要做博客式門戶,號稱“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網站”,還喊出了“一年超新浪,兩年上市”的目標。于是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博客網的員工就從40多人擴張至400多人,據稱60%~70%的資金都用在人員工資上。同時還在視頻、游戲、購物、社交等眾多項目上大把燒錢,千萬美元很快就被揮霍殆盡。博客網自此拉開了持續3年的人事劇烈動蕩,高層幾乎整體流失,而方興東本人的CEO職務也被一個決策小組取代。到2006年年底,博客網的員工已經縮減恢復到融資當初的40多人。
其實,2006年末,以新浪為代表的門戶網站的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網等新興垂直網站。隨后,博客幾乎成為任何一個門戶網站標準的配置,門戶網站輕而易舉地復制了方興東們辛辛苦苦摸索和開辟出來的道路。
PPG:死于人禍
教訓:三輪融資4600萬美元被變相轉移。創業的目的之一是賺錢,但不能僅僅是賺錢,PPG的失敗再一次證明,在企業經營中,人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PPG,2005年10月成立,業務模式是通過互聯網售賣襯衫。輕資產、減少流通環節的概念,加上狂轟亂炸的電視、戶外廣告,迅速讓PPG建立起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滿世界都是“Yes! PPG”的廣告語和吳彥祖自信的微笑。
2006年第三季度,PPG獲得了TDF和集富亞洲的第一輪6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2007年4月,PPG獲得了第二輪千萬美元的投資,除了第一輪的TDF和集富亞洲追加投資之外,還引入了凱鵬華盈,它是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
2007年年底,三山投資公司擊退其他競爭對手,向PPG注資超過3000萬美元。 2008年,PPG模式出現了凡客誠品、優衫網、CARRIS等幾十家模仿者,PPG不但丟掉了行業老大的地位、官司纏身、高管流散,更傳出創始人李亮卷款潛逃一說。
PPG失敗的真正原因:創始人李亮表面上是做電子商務,但配套的 物流 、倉儲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間接與他有關,他不停地向這些公司打錢,投資人的錢作為費用變相進入他自己的名下。錢轉移光了,李亮也沒了。他從一開始就是有預謀、有準備地圈錢,他很聰明、勤奮, 執行力 也夠,但就是出發點不純。
億唐:無錢過冬
教訓:兩期5000萬美元融資,只剩下空殼。錢再多,也得省著花,不然,花光錢就熬不過冬天。
1999年,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前夕,剛剛獲得哈佛商學院MBA的唐海松創建了億唐公司,其“夢幻團隊”由5個哈佛MBA和兩個芝加哥大學MBA組成。
憑借誘人的創業方案,億唐從兩家著名美國風險投資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兩期共5000萬美元左右的融資。
億唐宣稱自己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也是一個“生活時尚集團”,致力于通過網絡、 零售 和無線服務創造和引進國際先進水平的生活時尚產品,全力服務所謂“明黃e代”的18~35歲之間、定義中國經濟和文化未來的年輕人。
億唐網一夜之間橫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略地,在全國范圍快速“燒錢”:除了在 北京 、廣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億唐還廣招人手,并在各地進行規模浩大的宣傳造勢活動。2000年年底,互聯網的寒冬突如其來,億唐錢燒光了大半,仍然無法盈利。此后的轉型也一直沒有取得成功,2008年億唐公司只剩下空殼,昔日的“夢幻團隊”在公司燒光錢后也紛紛選擇出走。
尚陽科技:崩于內部之爭
教訓:多家機構投資1億美元,但沒能換回美夢成真。被市場打敗不可怕,被自己內部瓦解才可怕。
尚陽科技成立于2003年初,自誕生起就籠罩了刺眼的光環。首先,公司創辦人及CEO是網通曾經的COO鄭昌幸,管理團隊中還有原華為(微博)公司副總裁陳碩和網絡產品部總經理毛森江,可謂出身豪門。
其次,成立之初,公司獲得多家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5800萬美元首期融資,主要投資人華登投資1800萬美元、DCM投資1000萬美元、Intel Capital投資700萬美元、NEA投資500萬美元等。
尚陽科技曾被美國知名的“RedHerring”雜志評選為亞洲100強私人企業之一,其目標是致力于成為通信領域領跑的下一代服務平臺(NGSP)提供商,致力于開啟“自由溝通無界限”的自由通信新時代。但最終,尚陽科技的業務并未像其名字一樣“上揚”,美夢破碎,2006年就退出市場。
尚陽科技的淪落,更根本的原因,是管理。第一,公司重研發、輕市場,市場抓不住,而研發方面,首期融資用完了,也還沒有幾件像樣的產品;第二,則是公司內部幫派嚴重,事業部之間各自為政。同時,從高層到員工“成分”極為復雜,有“海龜”也有“土鱉”,有出身國企的也有來自外企的;有來自創業公司的,也有來自全球500強公司的,甚至從華為管理團隊帶來的舊部,處于失控狀態。
酷6網:路線之爭的犧牲品
教訓:燒了兩億美元,落得個尷尬轉型。管理方與創始人,理念不同,企業就不會有正確的方向和終點。
時間僅僅過去一年,酷6網掉隊了。創始人離職,虧損逐年變大,血腥大裁員,現在又要轉型了……最新消息是陳天橋派駐的酷6新CEO施瑜公開表示:“酷6從此不再購買長視頻版權,包括電影和電視劇等,將關注于社區化、UGC(用戶生成內容)和短視頻。”
曾經牢牢位列網絡視頻市場的前三強,和土豆優酷一起號稱視頻界的F3,2009年底作價4400萬美元賣身盛大,從而完成借殼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的視頻商,從理論上解決了缺錢的問題。為何落得如此境地?
在李善友(微博)離職,盛大大規模清理了創始團隊之后,陳天橋與李善友就酷6網的發展戰略產生的分歧浮出水面。陳天橋希望酷6的發展方向是“視頻資訊新聞”,而李善友則更希望堅持購買正版版權的“大片模式”,最終不歡而散。
視頻行業一向以“燒錢”著稱,即便是目前排名靠前的優酷、土豆,至今也還沒有扭虧為盈,此外,搜狐、網易、新浪等門戶在視頻業務領域也仍處于投入階段。而酷6的情況更甚于優酷和土豆,甚至成了拖累盛大網絡業績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二季度酷6總營收400萬美元,但卻凈虧損2160萬美元,同比擴大39.4%,環比擴大98.2%。這樣持續下去,酷6網2011年全年虧損將會超過5000萬美元。算上之前酷6向盛大增發的1億美元債轉股,盛大在酷6身上已經投入了將近兩億美元,卻顆粒未收。而這或許正是促使酷6轉型的最直接原因。這也意味著,未來視頻領域,“酷6”將不復存在。
五谷道場:資金鏈斷裂
教訓:15億元人民幣的市場,最后卻是負債6億元破產的結局。差異化、快速擴張,甚至重 營銷 都是有道理的,但必須是以強大的管理平臺為基礎的。
2004年10月,中旺集團創始人王中旺以5100萬元的注冊資金正式成立北京五谷道場。在2005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北京、吉林等生產基地先后竣工投產。起步階段,公司投入巨資在央視及各大知名媒體宣傳。
一時間,五谷道場非油炸方便面風靡全國,從2005年開始,僅一年就開辟出一個15億元的非油炸方便面市場。但是,突然迸發的巨大的市場需求,不僅讓五谷道場不斷增加資金投入,還讓持續擴張帶來的管理問題日益突出。
2006年夏天,五谷道場開始力不從心。“欠薪”的消息接踵而至:員工工資、經銷商的報銷費用和貨款大規模被拖欠,與此同時,銀行貸款也開始到期,資金問題在短期內集中爆發。2008年,五谷道場負債6億余元申請破產,2009年易主中糧。
亞洲互動傳媒:挪用資金導致退市
教訓:1.26億元凈資產因為丑聞灰飛煙滅。上市不是為了個人發財。
2004年7月,亞洲互動傳媒在英屬百慕大群島設立。亞洲互動傳媒自稱是“中國提供跨媒體平臺電視節目指南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其 銷售 收入中,以電視廣告代理業務為主,TVPG(電視節目指南)和EPG(電子節目指南)為輔。
2005年10月,公司獲得紅杉資本的投資。在紅杉資本之后,亞洲互動傳媒先后吸納了包括新加坡野村證券公司、美林日本證券公司、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NTT移動通訊公司、日本最大的衛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Itochu等日本著名的金融、廣告公司。 2007年4月,亞洲傳媒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根據其上市《招股說明書》,2005年該公司凈利潤達到4.65億日元(約3000萬元),凈資產18.97億日元(約1.26億元)。但僅過了一年,就令人啞然地無奈退市。
導火索是由于亞洲互動傳媒的會計師事務所拒絕為其2007年年報出具審計意見,并暴露出了其CEO崔建平挪用公司資產的丑聞。亞洲互動傳媒的退市,讓11家財務投資人同時失手,退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