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6、7年間,這個規模不算大的韓國公司,已經如麥當勞之于漢堡包,可口可樂之于可樂一樣,成為中國人心目中保鮮盒產品的代名詞。那么,樂扣樂扣成功敲開并主導中國市場的背后秘訣是什么呢?
首先,精準的產品定位。
樂扣樂扣公司成立于1985年,原名Hanacobi(海納開碧),生產600多種廚房用品,是一家地道的綜合性廚房用具生產企業。
90年代末,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Hanacobi精簡產品線,集中力量主攻市場最需要的拳頭產品,但是做什么產品好呢?經過多方考察,總裁金俊一認定密封式保鮮盒存在巨大的商機。因為各國飲食習慣雖然不一,但每個家庭都有電冰箱,現代人又十分重視健康,所以保鮮盒的需求量很大。
1998年,Hanacobi開發的新型保鮮盒上市;由于其打開和關閉時發出“啪啪”脆響,起名為LOCK&LOCK(樂扣樂扣)。與傳統易滲漏的保鮮容器相比,樂扣樂扣除了100%完全密封性外,食物儲藏時間為同類密封容器的五倍以上;利用多種大小的保鮮盒還能節省廚房和冰箱40%以上的空間。新型保鮮盒迅速捕捉到市場空白,在韓國推出一年后即實現盈利,為其征戰海外市場開了好頭。
而在中國,從90年代開始,塑料生活制品因與微波加熱配套而逐漸興盛。但中國日用塑料制品樣式單一、風格單調,產品千篇一律、價格低廉,高端產品領域和品牌建設方面幾乎一片空白。
在這樣的背景下,樂扣樂扣憑借產品自身簡潔設計、良好密閉的特點,將自己定位于中國高端塑料廚房用品市場,成功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保鮮盒第一品牌的形象,也成為敲開中國市場大門的基礎。
其次,獨具特色的渠道策略。
從1998年開始,樂扣樂扣只用三年時間便成為韓國第一品牌。這其中,電視購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在韓國,電視購物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可以與大型商場、減價超市競爭的渠道“第三勢力”。無論何時,都會有近1/3的電視臺正在播送電視購物節目,許多韓國 女性 對電視購物頻道幾近癡迷。
2004年,借助韓國購物頻道與上海文廣集團在東方CJ購物節目上的合作,樂扣樂扣將電視購物 營銷 模式的經驗帶到中國。不過,考慮到中國消費者對電視購物的信賴感較韓國消費者偏低,樂扣調整策略,將電視購物更多定位為“先遣隊”,發揮前期宣傳功能。
與此同時,樂扣樂扣采用多店鋪策略,向包括大賣場、團購、直營店、百貨店、網絡銷售在內的幾乎所有類型的流通渠道滲透,通過打造全方位的渠道體系,增加銷量。
再次,靈活多變的市場開發策略。
樂扣樂扣在入華之初,因自身定位高端以及電視購物渠道的新穎,所以選擇了消費觀念比較超前的華東地區作為主攻市場,但產品銷量一度遲遲不見起色,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通過調查,樂扣樂扣了解到,南方省份天氣炎熱,食物易變質,人們只準備適量的飯菜,現吃現做,沒什么保存食物的概念,而冰箱在中國的普及不過十幾年,還沒達到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地步。
針對這一情況,樂扣樂扣靈活應變,從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出發,“曲線救國”。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使一家人只有一個孩子,樂扣樂扣就面向這些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開發奶瓶等嬰兒用品;而針對中國南方人飲茶習慣開發的塑料茶杯,也成為樂扣當時銷量最佳的單品。因地制宜的市場開發策略為樂扣樂扣品牌帶來極好的口碑效應。
在具體的產品定位、渠道布局和市場開發策略背后,樂扣樂扣的成功,更緣于其戰略層面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與很多跨國公司不同,樂扣樂扣選擇中國,從一開始就不僅僅考慮生產成本低這個因素,而更多是想進入其消費市場,因而十分重視中國市場上產品的質量和創新。2004年初入中國當年,樂扣就把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帶到中國,其生產技術甚至超過韓國本土。而至2010年,樂扣在中國已申請專利超過200項,整個集團60%的科研團隊在中國。2009年金融危機時,很多韓國中小企業從山東撤離,樂扣樂扣在山東威海的工廠受到危機沖擊一度蒙受損失,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可以說,在中國的輝煌業績也是對樂扣樂扣多年來戰略堅持的最好回報。展望未來,樂扣樂扣仍然面臨著如何進一步開拓中國二三線市場、以及加強創新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等諸多挑戰。未來,這個保鮮盒巨人在中國市場究竟能走多快走多遠,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