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的引用在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極大的縮短了企業產品的生命周期,激烈的競爭使市場由賣方為主導轉向買方為主導,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單單依靠制造一端的高效已經不足以使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了,現代企業的競爭是 供應鏈 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沈國康介紹。
在很多行業中,制造成本的降低幾乎走到了極限, 銷售 額的增加也難有大的突破,企業新的利潤源已經轉向對供應鏈的優化和細化上了。更重要的是,對供應鏈的優化和細化,并不僅僅是一個與效率和成本相關的話題,對那些希望加快自己的市場反應速度,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的公司來說,選擇合適的供應鏈,可能就等于選擇一款生死攸關的防身或攻擊性利器。供應鏈已成為中國制造企業想繼續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最大挑戰。
供應鏈信息化造就世界500強
在最新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沃爾瑪高居第一。一家 零售 企業,在銷售收入上超過世界能源核心的石油化工企業,超過“ 制造業 之王”的汽車工業,超過全世界所有的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它的制勝秘訣是什么呢?靈活高效的 物流 配送系統是沃爾瑪達到最大銷售量和低成本的存貨周轉的核心。沃爾瑪首創交叉配送的獨特作業方式,沒有入庫儲存與分揀作業,進貨時直接裝車出貨。在競爭對手每五天配送一次商品的情況下,沃爾瑪每日 至少送貨一次,意味著可以減少商店或者零售店里的庫存,使得零售場地和人力管理成本都大大降低。而支撐著這套供應鏈順利運行的,就是,沃爾瑪的 物流管理 信息系統。
戴爾在 供應鏈管理 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是眾所周知的。通過虛擬整合,戴爾實現了“實質性一體化”運作,讓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利用信息技術,戴爾實現了流程優化,減少了供應鏈中的環節,用面向客戶的研發,幫助企業減少了投入。戴爾充分認識到供應鏈協同的重要性,利用市場上的存量企業資源,尤其是技術資源,在上下游企業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達到了共同抵御風險的目的。
不要讓你的商品停在倉庫里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供應鏈由四個部分組成:商品生產創造使用價值、商品交換創造所有權價值、商品物流創造時間和空間的價值,而商品融資是實現上述三個價值的潤滑劑。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實下,生產過程實現了標準化,這使得生產的過程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已經不那么重要了。綜合分析認為,在某個商品的整個供應鏈體系中,非生產的成本已經超過了80%。其中,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到40%以上,時間成本占到整個供應鏈的90%以上。今天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
中國最大的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供應商博科資訊總裁沈國康認為,現代企業應在供應鏈的信息化整合上下大功夫。建立了高效、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就如同在企業與供應商、分銷商和客戶之間建立了一條暢通的高速公路一樣。特別是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對產業鏈的各個節點進行有效的整合,信息共享、利益風險共擔意義重大。僅以倉儲一項來說,缺少供應鏈的信息化整合,很容易造成庫存過高。庫存過高就會導致占用資金增多,造成所占用流動資金周轉速度慢,帶來巨大的資金占用成本,進而減少企業收入。“不要讓你的商品停在倉庫里”已成為制造企業的口號。
供應鏈管理是國內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供應鏈信息化整合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還能顯著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有效的整合企業內、外部供應鏈資源,實現供應鏈協同,才能更有效的提升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