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業績單對于 北京 奔馳意義重大。這家有著“全球最強大汽車合作伙伴”稱號,卻連虧4年的合資車企,在拿到2010年財務報表時,終于長舒一口氣。
來自北京奔馳方面的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奔馳首次依靠自身業務發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扭虧為盈,且“盈利數字在10位數”。作為中國發展最為波折的合資公司,北京奔馳將2010年定義為合資企業成立5年來最具歷史意義的轉折年。
與此同時,鎖定30萬輛的北京奔馳5年計劃也伴隨著德國奔馳高調的中國投資規劃一并出爐。2011年,奔馳在中國的本土化布局與北京奔馳對奔馳全球體系的融入將雙線出擊。這也被認為是,北京奔馳發展進入第二階段,深入本地化的開始。
北京奔馳執行副總裁司衛對此頗為自豪。根據他的介紹,2008年,由于克萊斯勒品牌業務在北京奔馳的剝離,戴姆勒提出了一個將近67億的業務終止補償計劃。這個計劃為期三年,從2008年開始到2010年結束。但2010年,北京奔馳依靠超額完成的 銷售 收入,實現了不再需要戴姆勒現金支持,使補償金降低到38.72億元,減少比例達到38%,真正從依靠“輸血”發展為自己“造血”。
對北京奔馳而言,與銷量相比,更具深意的轉折是合資雙方關系的雙贏意識和親密程度在2010年得到加強。“值得欣慰的是,在北京奔馳最近召開的一次董事會上,中德股東均表示了對合資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并提出將給予更大的支持。”
1月18日,北汽集團下屬的專業 物流 公司中都物流有限公司與德國戴姆勒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德國邁速有限公司正式簽約。
這則看似平常的交易卻是北京奔馳2011年產業布局的開始。中都物流在去年底正式成為北京奔馳的物流供應商,德國邁速則是德國奔馳的物流服務供應商之一。這兩家公司正是在北京奔馳的大力撮合下達成了合作意向。
按照北京奔馳的第二個“5年計劃”,到2015年,將形成年產30萬臺整車、50萬臺發動機、6大系列車型的規模。
“這不僅是奔馳在中國加強本土化鏈條的關鍵一步,也是北京奔馳加快融入奔馳全球體系的標志。”業內人士指出,合資車企不斷加快的本土化競爭將在2011年達到高潮。而北京奔馳將成為這一競爭陣營的代表。
在本土決策權得到升級后,北京奔馳在 營銷 和渠道上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進。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奔馳一直堅持的高端營銷策略在2010年出現松動,尤其是國產奔馳C級車,果決地加入了豪車降低價格門檻的大潮。
北京奔馳把這理解為“奔馳的品牌形象正在發生著更加符合中國文化的變化”。來自奔馳中國的信息顯示,這一變化將在今年繼續加快。
渠道層面同樣如此,截至2010年底,北京奔馳全國授權經銷商網點達到171家,2010年新增經銷網點46家。和競爭對手一樣,2011年,二、三級城市將成為北京奔馳的主要開拓目標。
另一層面的本土化競爭將來自投資和產能。
司衛表示,北京奔馳中外股東已達成協議,戴姆勒將投資2億歐元在華建設年產量50萬臺的發動機工廠,該項目計劃于2012年投入使用,這是奔馳首次在歐洲以外的地區生產發動機。同時,奔馳還將在中國建立1個新的產品研發中心。
在產品規劃上,北京奔馳2011年的力度也明顯加大。2011年12月,高端緊湊型SUV奔馳GLK車型也將在北京奔馳投入批量化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