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李健熙看到的危機是什么?三星要抓住什么樣的機遇?而中國企業又該如何換位思考?
身處危機
風光背后暗藏危機。例如:決策效率問題,產品還沒有跳出時尚品類范疇,特別是位居世界手機市場第二的三星,由于沒能領先推出革新產品,危機感正逐漸滲透到整個集團。此外,去年蘋果和谷歌營業利潤率達到30%以上,而三星電子的營業利潤率還不到10%。
另外,三星發生了冰箱爆炸和芯片技術外泄、三星電子半導體工廠停電事故以及集團內部投資決策遲緩等一系列問題,再加上最近豐田召回事件的警示,李健熙認為,全球經濟動蕩不安,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面臨著坍塌的危機,三星也前途莫測。
為應對當下電子產業的危機,李健熙給三星指出的方向是:“目前全世界各國政府都在綠色產業加大投資,以解決能源枯竭和環境惡化問題。同時改善人類的生活和健康也是企業的使命。”
脫離傳統窠臼
不難看出三星轉型的用意所在。
三星是第一個研發出TFT-LCD的企業,而今,LED背光源電視正在快速替代LCD成為電視和顯示行業的主流。三星正試圖加大對LED的投入,以取得在此領域巨大的先發優勢。
環保行業則是21世紀人類必須攻克的挑戰。人類的基礎生存條件是衣食住行,增加環境友好相處這一要素是公認的社會趨勢。
醫療涉及生命產業,同樣也是人類的必然索求,因此擁有更寬廣的發展機遇。
能源則是人類社會化活動所不能或缺的要素,對能源的持續的、大規模的消耗是人類活動和人類環境區別于自然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重要標志。
三星的此次轉型,其規模和意義都是深遠的。1997年金融危機后,三星背負著15兆韓元的國家債務,同時面對著改變公司單純依賴規模擴張。第一次變革,三星通過創新,使其在消費電子類產業上成為了世界級的強者。但這一次變革,則是需要探索更多的未知空間。其目的是明確的,就是試圖脫離日韓企業傳統窠臼,并從消費類電子向人類核心活動轉變。
反觀我國的家電行業,多數企業仍醉心于規模經營,創新的探索也僅是外延式。我們該學的,是對未來如何思考,該如何形成世界級的消費電子類行業的領導者。目前,這一領域有兩個分支,一是技術創新者,如早期的摩托羅拉;二是潮流創造者,如索尼和三星。而后續的發展趨勢則是二者的融合,如蘋果和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