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初創或小規模經營時,業務一定很重要;但隨著企業的業務規模越來越大,業務領域越來越復雜,人員越來越多,部門越來越多,跨地區甚至國際化經營時,企業內部的財務管控將變得更加重要!在中國,為什么很多企業做不大、做不長,主要是因為企業家不懂得如何財務管控。
我先講兩位企業家的例子。第一位是臺灣前首富王永慶先生,他在80歲時仍然是臺塑集團董事長,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子公司。有記者采訪時問他,您年紀這么大,怎么管理這么大的企業。王永慶講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會計就是我的眼睛”。言下之意,即使他不能全世界去跑一遍了解自己管理的企業做得怎么樣,但是他可以通過會計數字及時地了解在業務的一線到底在發生什么,基層的部門和員工有沒有在努力地干活,有沒有按照公司既定的戰略在給公司創造價值。
第二位更有名的企業家是有生之年已經創辦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他在談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時,經常提到日本另一位作家澀澤榮一所寫的一本書《論語與算盤》,書名中的兩個關鍵詞概括了稻盛和夫成功的兩大因素:一是要讀懂中國的《論語》,做企業就是做人,半部論語治天下,稻盛和夫自認為是王陽明的弟子,因此要致良知、知行合一;二是要懂算盤,也就是會記賬,企業家不會算賬,是賺不到錢的,即使暫時賺到了,最終還是要虧錢。稻盛和夫認為自己在會計方面的心得非常多,他寫了兩本經典的會計著作《阿米巴經營》和《經營與會計》。其中,《阿米巴經營》的中文版序言中,稻盛和夫提到:如果中國的企業家都能掌握這本書中所提到的管理會計方法與技巧,相信一定能助推中國企業的發展。所以,稻盛和夫不僅是偉大的企業家,他也是偉大的會計學家。
在中國,有很多企業家都非常推崇稻盛和夫,這些人包括:任正非、馬云、王石等等。他們的企業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未來,我將圍繞這些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進一步闡述財務管控對企業發展的巨大作用以及如何開展財務管控。
一言以蔽之,財務管控的水平和規范性決定企業能做多大,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