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一直是近年來我國財政政策的重點,
今年更是頭等大事。”

企業在經營壯大過程中,除了可以通過政策來合理避稅,還有哪些合理避稅的方法呢?對此,北豐商學院整理了如下“合理避稅寶典”,適合所有的企業。
一、政策避稅方法有哪些?
1、目前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2)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舉例:小型微利企業的實際經營中,如果當月下旬已經開出近10萬的發票,還有一筆即將到賬的收入,則盡量別在當月確認收入,這樣可以減少增值稅的繳納。
2、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企業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非高新技術企業按2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原來的基礎上減免40%)
(2)企業研究開發投入可以進行研發費用確認享受所得稅加計扣除優惠。(普通高新企業按50%加計扣除,科技型中小企業按75%加計扣除)
(3)企業經過技術合同登記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合同可以享受免征營業稅優惠。
3、年終獎繳稅的優惠政策如下:
年終獎的準確叫法是“全年一次性獎金”, 年終獎個稅計稅方法是一種比較優惠的算法,是全年僅有的一次可以除以12計算合適稅率的稅收優惠。
年終獎是對企業員工們一年來工作業績的肯定。“年末雙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終獎發放形式之一,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外企普遍會使用這種方法。
企業要利用好“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稅負,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2)納稅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3)由于個人所得稅的法定納稅主體是個人,企業為員工承擔的個人所得稅不能稅前扣除,在年度匯算清繳時,企業應進行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二、合理避稅之定價轉移
轉移定價法是企業避稅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有關聯的企業雙方為了分攤利潤或轉移利潤而在產品交換和買賣過程中,不是按照市場公平價格,而是根據企業間的共同利益而進行產品定價的方法。采用這種定價方法產品的轉讓價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場公平價格,以達到少納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轉移定價的避稅原則,一般適用于稅率有差異的相關聯企業。通過轉移定價,使稅率高的企業部分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企業,最終減少兩家企業的納稅總額。
例如:某公司 A將總部設在了沿海經濟特區,享受15%的所得稅率優惠。他們的產品生產是由A公司設在中國地區的 B公司完成, B公司適用33%的比例稅率。 A公司每年從 B公司購進產品100萬件對國外銷售,進價每件6.8元,售價每件8.3元。顯然,這種產品的生產成本5.2元/件,那么這兩家公司的利潤與應繳稅款就已經十分明顯了:
A公司年利潤額=(8.3-6.8)×100=150(萬元)
A公司應納所得稅=150×15%=22.5(萬元)
B公司年利潤額=(6.8-5.2)×100=160(萬元)
B公司應納所得稅=160×33%=52.8(萬元)
A、 B兩公司總共繳納所得稅=22.5 52.8=75.3(萬元)
出于避稅的目的,可以將稅率高的 B公司的部分利潤轉移到 A公司。我們已經知道,A公司從B公司購進產品單價為6元,仍以8.3元售出,則:
A公司年利潤額=(8.3-6.0)×100=230(萬元)
A公司應納所得稅=230×15%=34.5(萬元)
B公司年利潤額=(6.0-5.2)×100=80(萬元)
B公司應納所得稅=80×33%=26.4(萬元)
A、B兩公司一共繳納所得稅=34.5 26.4=60.9(萬元)
這兩家公司A、B利潤轉移前,兩公司年利潤總和為:150+160=310萬元;而利潤轉移后的總利潤為:230+80=310(萬元)。在利潤轉移前后,兩家公司的總利潤還是相等的,只是在采用轉移定價后,兩家公司他們應該繳納的所得稅減少了75.3-60.9=14.4萬元。只要企業能找到兩個稅率相差更大的地區,在這兩家企業間進行貿易和合作,貿易的額度越大,所能節省的稅收就會越多。
三、避免疏忽而多繳納的情形
1、沒有生意也要進行零申報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營業執照批下來后,企業每個月都必須向稅務局申報企業的經營情況。不管有沒有賺錢,也不管有沒有生意,每個月都要根據運營情況做賬然后根據賬本向稅務局做稅務的申報?,F在小規模企業一個季度的開票量不達九萬元,可以進行零申報。零申報辦理起來也比較簡單,如果不辦理,企業將會面臨2000元的罰款。
提醒:如果長期零申報,可能會被稅務機關納入重點監控范圍,如有不實情況,將會被稅務機關依法查處。
2、增值稅稅率只與行業有關,與進項稅的稅率無關
舉個例子,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的稅率是11%。即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1%。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某銷售圖書的公司,也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但他拿到的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在進行繳稅時,還能繼續適用11%的稅率嗎?(即繳稅時,按11%的稅率抵扣17%的稅率)。
答案是肯定的,該公司仍然適用于11%的稅率,因為行業性質決定了增值稅稅率,與進項稅的稅率是多少無關。
3、合同作廢也要記得納稅
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必然要與外界簽訂合同,如果中間發生意外,雙方廢止了合同,也是需要完成印花稅繳納義務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第七條規定:應納稅憑證應當于書立或者領受時貼花。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是否要繳納印花稅,應該看合同的簽訂與否。也就是,只要雙方簽訂了應稅合同,那么就應該在合同簽訂后申報繳納印花稅,而與該合同的過后作廢、是否履行無關。
4、不拿發票就要多繳稅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能夠取得合法憑證(發票)成了企業節稅的重要方法。
然而有些人不以為意,當對方以優惠為名,誘導企業不開發票時,有些企業就會同意,這樣做其實是吃虧的,舉個例子:
某公司購買1000元的辦公用品,如果不開發票只需付900元,而如果開發票則需付1000元,表面看起來,不要就可以為企業節省100元。
然而現實是:如果多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可以少繳330元;而如果少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要多繳330元。所以,企業人員一定要記住,不拿發票就會多繳稅。
四、合理避稅之“工資”
1、將工資發放盡量安排在允許稅前扣除額從下;
2、提高職工福利水平,降低名義收入;
3、可采取推遲或提前的方法,將各月工資收入大致拉平;
4、納稅人通過盡可能長的時間內分期領取勞動報酬。
其中,提高職工福利水平,降低名義收入的方法主要有:
(1)企業提供住所,是個人所得稅合理避稅的有效方法;
(2)企業提供假期旅游津貼;
(3)購買保險公司的理財險;
(4)部分計入工資單,其余工資采取用發票報銷的方式;
(5)多向稅務部門爭取福利金比例,多走福利;
(6)以實物形式發放;
(7)多繳公積金;
(8)企業提供員工福利設施。
如:
①企業提供免費午餐、或企業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費;
②企業提供和安排免費醫療福利;
③使用企業提供的住宅設備;
④企業提供交通工具;
⑤企業為職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獎學金給職工子女等。
五、合理避稅之分攤費用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攤入成本。費用分攤就是指企業在保證費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從賬目找到平衡,使費用攤入成本時盡可能地最大攤入,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避稅?! ?/div>
常用的費用分攤原則一般包括實際費用分攤、平均攤銷和不規則攤銷等。只要仔細分析一下折舊計算法,我們就可總結出普遍的規律:無論采用哪一種分攤,只要讓費用盡早地攤入成本,使早期攤入成本的費用越大,那么就越能夠最大限度地達到避稅的目的。至于哪一種分攤方法最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最大限度地避稅目的,需要根據預期費用發生的時間及數額進行計算、分析和比較并最后確定。
六、合理避稅之通過名義籌資避稅
這一原則就是利用一定的籌資技術,使得企業達到最高的利潤水平和最低的稅負水平。一般說來,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主要有三個渠道:1、自我積累;2、借貸(金融機構貸款或發行債券);3、發行股票。自我積累的獎金是企業稅后分配的利潤,而股票發行應該支付的股利也是作為稅后利潤分配的一種方式,二者都不能抵減當期應交納的所得稅,因而達不到避稅的目的。
借貸的利息支出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以沖減利潤而最終避稅?! ?/div>
七、合理避稅之資產租賃
租賃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租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承租人來說,租賃可以避免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負擔和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由于租金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沖減利潤而達到避稅。
八、5大節稅小技巧
1、將個人專利以技術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
如果企業老板或員工個人擁有專利,并將其提供給公司使用,公司在對待個人的專利時,可以為其合理估價,并以有價入股的形式納入公司使用,并簽訂正式的合同。 這樣一來,專利就會成為公司的無形資產,會計人員可以采用合理攤銷的方式,將其計入成本費用,從而減少利潤,達到少繳稅的目的。
2、合理提高員工福利,計入成本,攤銷利潤
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可以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例如: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基金(如: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教育基金等),增加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調動員工積極性,而且這些費用都可以列入企業的成本,從而攤銷企業利潤,減少稅負。
3、混合銷售要依法而簽,分別計稅
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涉及服務又涉及貨物,就是混合銷售。這里包含兩個要素:一必須是同一項銷售行為,二必須要涉及服務和貨物,二者缺一不可。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稅務籌劃點。
例如,對于一家生產設備并提供安裝服務的商家來說,肯定想要做低材料價格、做高安裝服務價格,讓本來該征收17%材料增值稅銷售額變成了征收11%的建筑服務銷售額,以此降低增值稅負擔,提升稅后收入。
但是對于購買方來說,則更希望獲得更多的進項抵扣稅,以此來提高報銷額,也就是希望對方按照17%的稅率納稅。所以如何開票是雙方博弈的過程,各家會計要認清這一點,避免在稅務往來中,因為對方的籌劃,導致自家多繳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依法簽訂,分別計稅,公平合理。
4、發票丟失,及時補救,仍能報銷和入賬
我國實行以票控稅,因為涉及到稅收,如果發票丟失想要重開一張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沒有了發票就不能憑票報銷和公司入賬,該怎么辦?
丟失發票不用慌張,你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措施進行補救:
第一種,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有遺失,應當取得原開出單位蓋有公章的證明,并注明原來憑證的號碼、金額和內容等,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才能代作原始憑證。
第二種:如果確實無法取得證明的,如火車、輪船、飛機票等憑證,由當事人寫出詳細情況,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代作原始憑證。
5、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不能混雜在一起,要劃分清楚
例如,有些公司出資購買了房屋、汽車,卻將權利人寫成了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而且該筆資金也沒有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這樣做合理嗎?
首先,這是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費用相混雜的事例。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上述事項視同為股東從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不得計入公司成本費用,要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從而給公司帶來額外的稅負。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耳聾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賽爬上一座高塔。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賽爬上一座高塔。
許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圍觀看。他們不相信參賽的青蛙能登上塔頂,于是大聲喊"別費勁啦!你們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達終點的!"聽到這些話,一些青蛙開始退出比賽。但有一些青蛙還在堅持,向塔頂前進。
觀眾們繼續在喊:"別費勁啦!你們也不會成功的!"隨后不久,青蛙陸續放慢腳步,放棄了比賽,此時只剩下一只青蛙還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勁。
接近終點的塔頂了,那只青蛙用盡全力終于登上了塔頂。此時塔下群眾一片歡呼聲,歌頌這位青蛙英雄。
人們好奇地想知道這只青蛙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于是對它進行專訪在,此時人們發現:原來這只青蛙是個"聾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記,什么時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遠不要讓別人的悲觀情緒毀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對于新晉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屬。這種角色的轉換完成之前,尤其是過渡期,新工作難以開展,抱怨也逐漸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懷疑自己根本不是當管理層的料兒。這時候,再加上身邊某些心懷不軌的人,在邊上私下談論、扇風點火,事情往往會朝壞的方向發展。所以,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那么不妨就"裝聾作啞"吧,于公于私都有好處。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