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看看這家美國在線人脈網站希望你關注的數據。那是一個極其繞口的詞: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2013年至2015年期間該數據的總額為17億美元。
聽起來相當不錯?那么,再看看該企業的營運利潤這一欄。這一數字是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GAAP)計算得出的,企業必須提供這一數字,但往往不會強調它。在同一時期內,領英累計錄得6700萬美元虧損。
兩個數字間18億美元的巨大差異該如何解釋?其原因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該公司對其資產價值的折舊和攤銷所導致的。這兩項雖然也很高,但總共才7.91億美元。該數據負面波動的最大原因,是那三年里領英塞到其員工工資袋里的股票所導致的10億美元成本。
領英只是向投資者陳述財報時掩飾這類成本的眾多美國高科技企業之一。此舉是更大范圍趨勢的一部分:企業以盡可能積極的方式呈現業績,剔除不方便的非現金項目或非經常性項目,聲稱這類項目模糊而不是說明根本的業務表現。
最近,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馬克•馬哈尼(Mark Mahaney)揭露了向員工支付股票規模最大的一些高市值高科技集團。名單上排在第一位的是Twitter。過去兩年,這個即時消息平臺向員工發行的股票價值平均相當于營業利潤的1.24倍。
查看該公司發布的財報時,你是找不到這個事實的。在最近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數據中,Twitter報出備考盈利每股15美分。只有當你挖掘出該公司同時提供、卻不強調的GAAP數據后,更丑陋的現實才會浮出水面:該公司實際上每股虧損12美分。
企業仍在搞這種不夠厚道的欺騙手段,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畢竟,對于把股票報酬排除在盈利數據以外的做法,很難找到有說服力的理由。
盡管當企業向員工發行股份時不會有現金上的交易,但企業這么做就失去了自己在市場上出售這些股份或期權以兌現價值的可能性。未能承認這些被放棄的現金,實際上低估了企業雇用這些人的成本。這么做不僅僅是不夠謹慎,還令人更難將該公司與其他采取更明智做法的公司進行比較。
當然,高科技企業并不是唯一這么做的企業,股票報酬也不是企業提供非GAAP數據時唯一魔術般消失的成本。的確,這類做法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據《分析師會計觀察》(Analyst's Accounting Observer)介紹,標普500(S&P 500)指數90%的成分股公司去年報出的數據不符合美國公認會計準則,高于2009年的72%。
隨著企業以越來越高的“創造性”展示其業績,各種各樣的成本蒸發了。這些成本從優先股息和遣散費,到法律和重組成本——收購意識較強的制藥公司Valeant就以從開支中移除法律和重組成本而留下壞名聲。
不可避免的是,非GAAP數據與會計現實漸行漸遠。在對380家標普500成分股企業的研究中,《分析師會計觀察》計算得出,去年它們“調整后”的凈利潤增長了6.6%,達到8040億美元。這個數字聽起來相當好,然而按照GAAP原則計算一下,你會發現情況恰恰相反。同一批企業的凈利潤其實下滑了近11%,至5620億美元——足足少了30%。
糾結于頂線增長的股東,似乎樂于默許這類行為。與此同時,多數分析師忠實地關注調整后的數字,也許是因為他們受到了來自企業老板的壓力,要求他們配合。
然而,這種自我欺騙的行為給投資者帶來真切的風險。比如,將授予股份的成本排除在外,可能會導致虛高的高管薪資水平。此外,股價下跌時也會出現問題。到那時候,為避免有價值的員工流失,企業也許會面臨一個不愉快的選擇:要么進一步稀釋投資者,要么突然轉而采取它也許難以承擔的現金薪酬。
眼下投資者也許會滿足于附和企業的會計幻想。然而,他們遲早會為這種縱容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