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FO的職能定位來看大體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財務監督,第二個層次是財務支持,第三個層次是引領企業的發展方向。目前來看,大部分企業都停留在第一個層次,就是財務監督階段,只有那些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企業才能夠做到引領企業的發展方向。“在這些企業中,CFO的排位也是比較靠前的,這樣,企業就會具有真正獨立的財務思維和財務戰略。”吳江龍表示。
在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總會計師高永崗看來,財務在企業里所發揮的作用首先要取決于它的專業性,如果沒有專業性,也就談不到獨立性和權威性。而如何才能發揮好財務的專業作用?這就需要財務部門與企業的其他部門保持兼容,也就是說財務要不斷地適應業務的變化。比如在大唐集團,他一直強調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轉型,即由核算型向價值管理型轉變。這種轉型不是簡單地從A轉到B,而是轉到A+B.“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隨著企業業務范圍的擴展,而將財務工作最專業的東西忽略掉或者淡化掉。只有在與其他工作保持兼容性、共同發展的基礎上,保持財務的專業性,才能給財務創造一個更大的發揮空間。”高永崗說。
“對于這個問題,如果反過來說,企業沒有獨立的財務思維和獨立的財務戰略,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同意,這個回答是肯定的,只不過看我們怎么去解讀。”3M中國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及運營官胡奮認為,獨立的財務思維在企業中顯然是存在的,而比較有爭議的是財務戰略。戰略通常是指企業的整體戰略,而沒有單獨的財務戰略。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協調運作才能盈利,不是只有財務在盈利。另外,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財務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企業是一個擴張型的、以并購為戰略目標的企業,那么財務所發揮的作用就會比較明顯;如果企業是依靠自身業務和技術發展的,那么財務的驅動作用就不會那么明顯了。顯然在第一種情況下,CFO在管理層里面的話語權和責任感更大些。
對此,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CFO劉國忱表示贊同:財務戰略不是獨立的,必須和企業的業務發展戰略、資源拓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資產要發展到多大規模,盈利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都需要財務做一個很好的戰略協同,并具備戰略話語權。”
關于財務思維,劉國忱認為因企業而異。但是,在中國企業整體財務意識還不濃,對財務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的情況下,財務思維在企業中究竟占有多大分量?這個比重的提升還需要通過提高整個財務團隊的思想意識、人格力量和責任感等方面來實現。“無論如何,財務必須要獨立,而且要言論自由。財務在企業里不是要‘說得算’,而是要‘說得對’,因為‘說得算’是走不遠的,只有‘說得對’才能走得遠!”劉國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