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些說的都是CFO——首席財務官。
通過這些公眾的最新認知,我們能切實地感覺到,中國的CFO正在崛起。
崛起之謎
從過去的賬房先生,到現在的CFO,其為何能得以崛起呢?
可用“三化”來概述。
一是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目前,中國經濟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中國經濟儼然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而CFO在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甚至是比CEO還重要的公司領導者。CFO將隨中國經濟發展水漲船高。
二是中國企業的現代化。在計劃經濟年代,企業由國家和集體經營,根本不需要CFO,也產生不了CFO,大家只是大管家。而今,企業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CFO也自然成為企業的一大領導主體。
三是中國CFO的職群化。正如文章開頭所描述,CFO已經是企業最重要的一大職位,他們已經成為一大新興的職群,進而成為一大新興的階層。雖更多在幕后“發功”,但我們依然發現了這個階層低調神秘卻異常清晰的身影。
第三架馬車
崛起同時,我們更需要“還原”中國企業的CFO階層。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中國的企業實質上是由“老板”來主導,他們大都既是創業者,又是投資者,還是管理者、經營者。經過十多年的原始發展,他們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的第一架馬車,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董事長”、“企業家”。我們看到,這個階段是“老板”率先崛起的時期。
隨后,中國企業迎來了兩架馬車時代。此時,冠以總經理、總裁等稱謂的CEO群體開始登場。“董事長”和“企業家”定下賺錢任務,然后由CFO來 “首席執行”。當然,也有一些能干的“老板”依然將自己任命為CEO.一時中國興起CFO熱,有的企業甚至全球招聘CFO,CEO也成為企業界風頭最勁的臺前英雄,“老板”們反而退到后面,有些已經去實現“爬山”、“養豬”等一個階層的生活了。
中國企業三架馬車時代隨之來臨。“老板”們回到投資人的本位,讓賺錢任務由CFO來“首席執行”,發現還必須有另一只手——CFO,不僅來代表投資人來“防范”CEO,更要讓CFO來支持CEO.而CEO呢,也切實感覺到需要CFO這個“儀表盤”。
三架馬車的分工開始形成一個鏈條,“老板”定下賺錢任務,CEO“首席執行”,CFO則具體保證實現賺錢任務。
如此客觀使命,CFO最終將與CFO并駕齊驅,成為中國企業第三架馬車。
最寶貴的財富
一邊是CFO崛起的火焰。一邊又是CFO饑渴的海水。
不久前,一家大型企業集團招聘全國十多家分公司的CFO,年薪可謂不低,但真正的勝任者并不多。他們嘆道:中國急缺CFO!
事實上,國內企業不少CFO是在發揮著CFO的部分工作職能,部分CFO也的確缺少了CFO“E”中的那一橫!
而中國CFO群體呢,有的深陷于財務技術主義,對“具體保證實現賺錢任務”的宏觀職責認識不足;有的實踐上成為“干得好,進醫院;干不好,進法院”的所謂“兩院院士”。
如果說以前中國最缺“全業家”資源,現在則是最缺CFO資源。
CFO正成為中國企業現在最稀缺最寶貴的財富!因為,CFO“具體保證實現賺錢任務”,CFO群體崛起意味著中國企業財富的進步時代!
從這種角度上說,CFO崛起,或只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