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普遍推行的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制度的一種管理機制。它一方面與市場機制相對接,另一方面與企業內部組織及運行機制相對接。
博科資訊全面預算管理咨詢研究中心負責人尹棟梁指出,企業在預算管理中編制預算時,對未來環境的往往是假設狀態的,因而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始料未及的情況,企業管理者就需要把握好市場瞬息變化的特點,加強短期決策,以變應變,以動制動。在預算管理過程中,成本決策處于重要的地位,它一般偏重于經營戰術,具有快速、靈活的特征。
成本決策的三方面作用
成本決策對于企業增強其在市場的競爭優勢,實現預算目標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根據博科資訊全面預算管理咨詢研究中心的研究,歸納起來,有如下三個方面:
有利于減少交易成本,降低市場風險。預算管理的戰略決策不可能詳盡周密地把握未來環境的變動趨勢,只有通過具體決策,才能作出更為準確的判斷。如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中,原材料和產品供需數量的變化、價格的高低、貸款利率和外匯匯率的升降,時刻處于波動狀態,給企業經營帶來多重風險。成本決策的作用就在于趨利避害,化險為夷。
有利于控制生產成本,優化成本結構。在企業預算執行過程中,對目標成本的設定、分解及達成都需要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對企業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并在滿足產品質量和生產數量的前提下,使產品成本的料、工、費達到最佳組合。
有利于推進企業生產經營結構的漸進式調整。成本決策分析可以揭示企業產品成本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優劣地位,從更高層面上掌握成本主動權。對成本居高難下、競爭乏力的產品促使企業抓緊淘汰,并對企業生產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逐步實行調整。
企業管理成本決策原則
尹棟梁指出,成本決策的前提是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也就是,決定某項備選方案是否可行的標準。企業管理成本決策原則一般應遵循的原則是:
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則。無論何種方案,必須看它的可實現收益是否大于其投入的成本。不能達到這一點,該方案即不可行。
邊際效益原則。有些方案在執行過程中可通過追加一定的支出而使其可提供效益愈來愈高,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投入多少成本時,它所提供的收益減去成本值達到最大化,即邊際效益最大化。
成本最小化原則。當一項業務的收益難以確定時,應考慮在達到既定目標的前提下,如何使投入的成本最小化。
在現金流量計劃、融資、研發、工程及資本設備購置等職能活動的整體協調中,成本管理計劃是一個重要因素,它為企業控制生產、存貨、生產成本及工廠人工建立了基礎。
鑒于以上大量管理、規范、決策工作,企業在計算機系統平臺上,構建信息化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是一項全新的系統工程,它突出的特點是處理預算信息準確快捷、效率高、面向生產運作流程、數據集中處理、覆蓋面廣,這是企業預算管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