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融資避稅是指,企業在籌資過程中利用一定的籌資技術和籌資方法,最終達到減輕企業稅負的目的。對于企業來說資金的籌資是其開展業務,進行生產經營的必備條件,然而怎樣去籌資?怎樣籌得的資金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這一直以來也是企業司庫們所關注的問題。
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有:
1.金融機構融資:銀行貸款,各種貿易融資,項目融資等;2.直接融資:企業債券、企業短期融資券等;3.資本金類:注冊資金金,股票等;4.半資本金類:可轉換債券,股東貸款等;5.企業間拆借:委托貸款,現金池,企業內部集資等;6.租賃:經營租賃,融資租賃等
企業選擇不同的籌資方式,雖然最終可能達到相同的集資目的,但是其所面臨的稅收結果卻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性。就拿債務性質的融資來看吧,企業的負債水平如果合理的話,不僅制約了企業的風險和成本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影響到企業的稅收負擔。債務性的融資所涉及到的利息支出可作為財務費用在稅前列支,用以抵減應納稅所得額,從而降低企業的最終稅負。
從一般的情況來看,企業間拆借的成本相對比較靈活。特別是企業內部基于委托貸款方式而進行的資金的劃撥,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率水平雖然有相應的政策規定不得畸高畸低,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還是可以由企業自行進行決定。通過設定不同的利率實現利潤的轉移。比如使利息支出發生在高稅率地區,降低稅前利潤;或是使利息收入發生在低稅率地區,這樣集團整體的稅負就能夠實現最小化。但是企業在進行內部定價的時候也應考慮到轉移定價和資本弱化之嫌。
另外一些外資企業還偏向于海外母公司的股東貸款。這種模式不僅具有了內部資金融通的優勢,還在一定利用了匯率變動的有利趨勢,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其次,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也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債券的利息支出可以在企業繳納所得稅之前進行扣除。而股票的股利則是要在扣除所得稅之后再進行分配,因此在融資成本存在一定差異。然而股票的融資規模卻要遠遠大于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所能融得資金。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目前在國內的話,只允許內資企業發行企業債和股票進行融資,這樣一來對于外資企業來說他們的融資渠道就相對狹小了很多。
當前還有一種新型的融資途徑正在興起,那就是金融租賃,它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新型租賃方式,不僅可以使企業獲得全額融資,節省資本性投入,無須額外的抵押和擔保品,而且可以降低企業的現金流量的壓力,成為大量企業實現融資的一個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尤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在面對眾多融資方式的時候,金融機構的貸款長久以來還被企業視為獲得資金的最主要途徑。銀行貸款的利率水平比較高,相應的成本也比較高,且相對穩定,企業若想通過這一融資渠道來實現避稅的余地不大。而且企業如果過分依賴銀行獲得資金的支持也是非常不可取的。當前銀根緊縮,銀行放貸能力有限,企業融資門檻高,一旦銀行給企業提供的資金支持發生了變化,企業將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企業獲得資金的途徑多種多樣,每種方式都有其利弊,怎樣充分利用相應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既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又能使企業的融資成本最小化,財務模式最優化,是值得企業司庫們所認真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