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革命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多地注意到,很多大企業中的財務負責人開始直接負責掌控整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CFO們推動提升股東價值戰略的重要杠桿。相應地,很多財務負責人的名片也悄然變更為“首席財務官兼首席信息官”,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CIO開始向CFO直接匯報。而在大量的采訪中發現,這種前所未有的分工形式讓越來越多的財務負責人開始對信息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比如,北京新燕莎銅鑼灣商業有限公司CFO&CIO孫學分管信息化的初衷是為組建財務信息化平臺,利用統一結算工具更好地管理并主持財務工作。而一直關注中國CFO發展的原首信集團CFO武學東表示,事實上這種企業分工本身并沒有必然性,只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某個特殊環節中由財務管理者來兼任信息化工作。
只不過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工具的使用讓CFO得心應手,在成就了CFO與企業的同時,也催生了企業對于分工革命的思考。顯而易見的是,在企業眾多工作中,財務與信息的關聯度似乎是最高的。這種分工所帶來的便利逐漸演變為一種必要,企業進而也產生了對特殊人才的需求,逐漸的企業中具備信息化知識素養的CFO也就越來越多了。
融合條件 財務背景過硬
很多兼管信息化的CFO都有著非常過硬的財務專業背景,他們或是曾經有過四大的工作經驗,或是有金融類企業的從業經歷。在他們看來,想要通過工具實現財務工作的飛躍,首先是能夠認識到企業財務工作的現狀,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找到工具的突破口。
創新意識強烈
10年前,當信息化的浪潮全面席卷本土企業,并成為其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時,很多年輕的財務管理者當時就已經開始熟悉并使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今這些財務人在業務與技術的雙重打磨下,已經成長為具有豐富經驗的新一代財務負責人,不僅樂于突破傳統財務管理觀念的束縛,而且愿意接納新的管理工具。此時,技術工具與財務視野在他們身上發揮出強大的融合作用。
強勢推進信息化
雖然財務有了信息化的支持能夠如虎添翼,但CFO&CIO們坦承,在實際工作中,信息化與財務依然是從屬關系,后者在企業中的核心管理地位是不可撼動的。武學東表示,“通常在企業中財務明顯強勢于信息化,將信息化工作放在財務部門,一方面可以促進CFO推動信息化工作的主動性,發起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CFO對信息化的關注度,促使其成長為信息化的領導者。”
務實選擇
如此一來,是不是任何企業都需要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呢?對此武學東認為,在選擇中依然存在明顯的雙向標準。首先從企業角度來看,只有財務與信息化都能夠發揮作用,且企業對二者的重視程度到達一定水平,二者發展較為完善的企業才有必要聘請這樣的管理者。武學東進一步解釋說,發展完備的企業對于財務與信息化都有較高標準的要求,所謂有需求才有市場,復合型人才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價值,而目前具備這樣條件的企業多為跨國公司、在華外資企業、股份制公司和高科技企業。 此外,是否需要復合型CFO也與企業本身所在行業屬性緊密相關。通常情況下高度依賴信息系統的行業較適合由財務管理者統一管理,如金融業、連鎖零售企業、快速消費品行業等。對此,武學東給出的解釋說,“高度依賴信息化的企業中,信息系統已經納入其生產發展的主線,甚至成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如汽車制造企業所有的裝備生產、流水組裝全部實現電子化,再如銀行業其所有的交易均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如此一來,原本是成本中心的信息化參與到生產中來,化身為利益中心,由財務管理者來統管完全符合企業的現實需求。”
未來發展
眼下,跨界概念與復合型管理型人才在本土企業管理中正日益受到重視。武學東認為,復合型人才在企業發展中已經越來越多地占據了主導地位。一方面使得原本存在緊密關系的工作連貫性增強,另一方面也剔除了純技術人員在溝通中的障礙。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岳義春就曾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在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的背景下,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非常缺乏,也是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的一個瓶頸,培養復合型的信息化人才已是當務之急。可見信息化對于財務工作的滲透已經逐步加深。
大北農集團的CFO薛素文直言,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而言,橫跨CFO與CIO兩個角色帶給他不少的震撼,“CFO在企業中的地位很高,但成就感有限,長期下來思維也會固化。我想這跟單純從事CIO工作是一樣的。因此我贊同復合型人才的發展防線,也很慶幸能夠有機會給自己的財務總監或是副總裁角色加上更多的CIO元素,讓自己更有成就感。”
京ICP備090322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