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質是什么?
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這樣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他的話直探管理本質,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追求何其相似:埃森哲的調研表明,最為成功的中國企業善于將全球最佳實踐與富有特色的本地實踐相結合,從而取得比本土競爭對手更為出色的業績,并成就全球競爭力和更高水平的 績效 。而企業界的一個不爭事實就是,所有還在生存的企業都是商業利潤的追逐者,不斷追求績效表現,追求卓越。
元年諾亞舟認為,透過以上種種,我們或多或少能夠窺見管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本質——是實踐和成就,是落地和提升。令人嘆息的是,一些企業大談特談其管理時,過于強調了“知”的部分,美化和裝飾的濃重色彩掩蓋了落地執行時的浮躁。而全面預算管理,恰恰以一種務實的姿態回歸了管理本質:通過信息化落地實踐,全方位的支撐 企業戰略 ,提升企業進攻和防御能力、優化資源配置,進而改善績效。
全面預算的兩個關鍵詞
全面預算有兩個關鍵詞直探管理本質,與“成就”和“實踐”實現對應。
其一是戰略。戰略這個詞來自于希臘,在中國,戰略一詞歷史久遠,“戰”指戰爭,略指“謀略”。要商戰,則必然有戰略,也必然有要實現的經營目標——成就。
在4月19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管理會計 論壇 ”的“戰略至上——企業預算管理的靚麗轉身”對話環節中,來自多個企業的代表不約而同的強調了戰略對預算的指導作用和預算對戰略的支撐作用:如果 企業管理 者沒有意識到今年的行情,提不出明年的很好的戰略走向,一切都沒辦法開展,所以說戰略是驅使,是導向。戰略是預算很好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戰略的預算,實際上就是無頭蒼蠅。
戰略和全面預算的關系在于,戰略有了,還要做出各個系統、各個部門的戰略舉措和策劃,之后再做各個經營計劃,經營計劃做完是全面預算,全面預算并不是結束,還有各個部門的執行、監督,最后到績效考核。
戰略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做什么”,第二層含義是“去做”。全面預算的目標分解和執行等環節,則體現了它的第二個關鍵詞——落地。
從企業戰略到企業預算的制定、監督、執行、控制、分析、考核等,是一個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過程,只有在各個環節將全面預算管理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實現全面預算的效果。沒有清晰的商業目標和戰略,全面預算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全面預算不能夠分解到人人有指標,全面預算僅僅作為一種形式也沒有意義。預算要落地必須三算合一,真正先預再算后花,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閉環。全面預算顆粒度最細最好,跟全面分析結合。今天的全面預算已經超出了財務概念,它既是決策的預算、投資的預算,也是財務的預算、經營的預算,光有會計核算不行,還要有業務核算,這樣全方位全角度、全員參與的預算,才是全面預算。
回歸管理本質
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中日益發揮核心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學家戴維·奧利所說的,全面預算管理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把企業的所有關鍵問題融合于一個體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要讓全面預算管理支撐戰略、真正落地,回歸“成就”和“實踐”的本質,必須有一套為企業量身定制的全面預算解決方案,針對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構成設定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真正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效果。
如何運用全面預算回歸管理本質?
以國內領先的財務及管理咨詢和信息化服務機構元年諾亞舟為例,它提供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咨詢+軟件+服務”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擁有杰出的企業 績效管理 顧問團隊,是全球最大的管理軟件廠商甲骨文公司(Oracle)的白金合作伙伴。甲骨文-元年諾亞舟全面預算解決方案將幫助企業構建圍繞企業戰略目標的完整預算管理循環,形成覆蓋業務預算、資本預算和財務預算的完整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同時,通過提供一個強大的預算管理協同工作平臺,實現對預算的實時控制、動態分析調整,真正落實公司戰略目標,提高預算管理效率,提升企業績效。
元年諾亞舟的實施團隊擁有十余年Oracle Hyperion Planning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的實施經驗,可以為企業搭建統一的預算管理協同平臺,從目標分解、預算編制、流程審批、全程監控、報表分析,到預算調整、滾動預算全部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實現全員參與預算管理全過程,有效落實戰略規劃、業務計劃、財務預算和業績評估“四位一體”的全面預算管理思想。
元年諾亞舟的全面預算實施體現了它對全面預算的深刻理解:實施時,設定預算目標并逐層分解,建立從業務到財務一體化的多維度預算模型,整合公司的目標、戰略和計劃;動態建立企業的預算管理責任體系,有效落實各自職責;搭建統一的預算系統基礎架構,提高預算的編制效率;體現流程化的預算審批和靈活的預算調整;多種手段體現預算執行過程的實時控制;針對企業實際情況建立預算考評指標體系、自動計算量化考評指標;實現滾動預算,保證預算管理的精細化和流程化,幫助預算落地;實現預算數據的報告與差異分析,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通過數據集成,整合多種數據源并與外部其他系統、軟件無縫銜接。支撐戰略、全面落地,通過“成就”與“實踐”,回歸管理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