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墨西哥等國豬流感局勢最近也緊張起來,而日本新近一周新增甲感患者首次超過100萬。甲感一下子又成為打上金融危機陰影2009年末的全球關注重點。現在醫學界已經研制出來了豬流感疫苗,大大遏止了豬流感的發展趨勢,令世人欣慰。但是更重要的除了接種疫苗之外,就是要做好預防工作,不感冒就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反觀到企業當中也是同樣道理,任何的經營都會遇到風險,而風險控制則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發展甚至存亡,風險概念最早是古希臘哲學家伯利克利提出的,他認為風險不是要預言未來,而是要為未來做好準備。后來人們在對風險進行研究后發現,風險不僅可以帶來超出預期的損失,也可能帶來超出預期的收益。于是,出現了一個更正式的定義:“風險是預期結果的不確定性。”市場經濟最主要的活力就來自于其不確定性,也就是風險,風險既能為經營者帶來莫大的機會也可能帶來難以想象的損失。
從企業角度來說,風險防控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分別是用人風險、財務風險以及經營風險。
就用人風險來說,一個企業的掌舵者首先是最大風險,企業家的素質將直接把這個企業帶入不同的境界,很多大型國企的掌舵者要么出財務問題被抓,要么因為個人戰略眼光導致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而很多私營或外資企業的老板也有因為自身素質而導致兵敗山倒的境地,從類安然事件到類牟其中案例再到無數國企貪官被雙規的消息,比比皆是。其次公司主干人員也是風險的主要承載體,這些關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而所有的這些,如果只是通過制度推行和簽訂保密協議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企業單獨的風險控制部門或人事下屬的風控機構建立并行使其監控、核查、建議、直接控制等行為才是有效的方法,不少上市公司明白上市之后應該做到標準化,防風險防舞弊,那么上市之前呢?一個人賺到錢后再關注健康,結果只可能是花更大成本、精力、時間來關注健康,前期賺到的錢還有可能支付健康帶來的風險損失。
就財務風險來說,這是企業最容易出現風險的一個環節,現金流順暢與否,財務管理標準與否,企業資產管理適當與否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風險,甚至在企業的資本運營之路上財務風險也是主要考核指標,美資上市公司薩班斯法案就是從財務角度進行了關鍵的詮釋,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TT)、畢馬威(KPMG)、和安永(EY)普華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也是從對財務的審計角度做到全球專業才使自己有了企業的國際化位置。而經營風險是企業當中風險鏈條最長的一項,生產風險、物流風險、倉儲風險、市場風險、銷售風險等等,每個環節都可能爆出一個大風險,而這些大風險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甚至生存。三聚氰胺事件中,奶粉巨頭三鹿轟然倒下就和經營風險緊密相關。
整體來說,用人風險,財務風險以及經營風險并不是單一出現,是在企業當中同時存在,甚至同時發力的風險要素,而設立相應的風險控制部門對企業進行風險控制管理是唯一的有效解決方法,重視風控,就是重視企業命運。
記得有次到前國家衛生部副部長譚云鶴家中做客,譚老一句話讓我永遠銘記于心:“人不得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自己的健康風險控制。”企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