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 主要承擔資金管理職能。它包括:財務分析與財務預測、資本預算(投資 項目管理 )、流動資本管理、長期融資、中短期融資、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跨國企業 財務管理 以及兼并與破產的管理,簡言之,就是為企業理財。
資金的籌措和利用方式對于生產過程有著很大的影響。而企業財務機能作用是在不斷演變的。在上世紀初期,財務機能僅僅完成簡單的會計職能。到了上世紀20年代財務機能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債券和其它證券來籌集資金。在30年代初重點轉向如何維持企業生存上,如企業的流動性、破產、清償、合并等。后來出現了財務狀況的系統性分析。上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初其中心是分析、預測和控制企業的現金流量,主要是從企業外部或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待企業財務機能的。50年代中期,轉向資本預算,開始注重資本的合理利用,開始注重企業的內部決策。進入上世紀60年代開始注重企業的價值,70年代提出了對企業資產價值的評估,80年代財務機能的中心則放在不確定條件下企業價值的評估上。
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已經成為企業內部的決策參謀。而企業財務機能的發揮則以會計工作為基礎。在我國,財務機能的含義在有關教科書和企業實際財務上表現為資金的會計管理。并認為不含成本會計(成本會計管成本)。我國的財務會計的特點是:(1)控制資金的占用;(2)遵循“憑證——帳戶——報表”這一會計基本模式;(3)提供的資料具有較大的概括性。主要的職能作用是:(1)反映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的情況以及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使用和周轉的情況;(2)監督企業取得和使用資金的合法性,管好企業的資金;(3)預測企業經營前景,在壓縮資金占用額,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由于我國企業的先天不足,我們可以發現企業的財務機能僅起到一個管家的作用,離市場競爭條件下企業財務機能的構成要素尚有一段距離。雖然都是承擔資金管理的職能,但其觀念和內容是不同的。為了適應市場競爭條件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除了在觀念上有所更新外,我們認為當前應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企業的融資問題;二是企業的風險承擔。下面就這兩個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關于第一點企業的融資問題。在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人們都承認企業要擴大再生產僅靠自我積累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外部資金,因此,企業融資就變得十分重要了。這樣一來,企業融資就成為了企業財務機能的中心職能。同時,一個家庭或一個單位把自己的資金全部投入一個企業,就如同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藍子里,風險太大。從最優風險分擔角度來看,每一個人應把自己的資本分散到多家企業,同時,每一個企業應從全社會的投資者籌集資金。因此,當企業面臨投資機會時,如何根據自己的目標函數和效益成本原則,選擇 金融資本 的構成,成為微觀經濟學中“企業金融資本之迷”。西方對該問題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已成為公共財政學和金融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上世紀70年代后工業組織理論的分析工具被引入,80年代后博弈論和非對稱性信息論也被引入,這就大大豐富了這一課題的內容。
由于企業發展需要資本,籌資成為企業財務機能的一項重要功能,在已經給定投資機會的情形下,企業一般有3種集資渠道:用內部自有積累資金,發行債券和發行股票;或兩兩混合和三者并存。企業所籌資金的總和的市場面值為企業的市場價值。企業自有資本和債務(債券)的比例即企業的金融結構,該理論就是研究企業如何根據自己的目標函數和收益成本約束,選擇金融資本結構,使企業市場價值最大。
這種資本不是現實資本,是金融資本,即虛擬資本。該理論是討論在給定企業金融資本總量時,企業金融結構形成的一般規律和作用機制、成本和收益,討論其結構變化對企業市場價值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體制變革 的深入, 金融市場 的逐步建立,企業金融悄然而至。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籌集資金日漸普遍,企業融資已日益成為增強企業活力的重要手段。企業的融資主要是指在企業經濟活動所達到的范圍內,為開展企業創新活動而展開的融資方式和方法。以彌補國家金融顧及不到的地方,也是企業成為投資主體和參與金融市場的主要手段。由于國家經濟體制的轉換,企業不可能無償地使用資金,企業間的關系成為競爭協作關系,國家不是干預企業經營,而是運用經濟手段對企業進行調整和引導。這種金融環境,給企業造成了壓力,使企業必須躋身于金融市場,自籌資金,自主運用資金,并承擔風險,講求使用效益。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有相應的融資手段,建立相應的融資機構。一般來說,企業應采取如下融資方式和方法。
(1)長期資金的籌集。長期集資用于擴大生產規模或增添設備,企業在籌集資金時,應在成本和風險中進行認真分析,采用適合于本企業的籌資方法:股票籌集;長期負債集資;此外,還有租賃集資。即出租人在承租人給以一定報酬的條件下,授予承租人在約定的期限內占有和使用財產權利的一種契約。
(2)短期資金的籌集。短期資金一般指用于發放工資、購買原材料等所需的資金,它在短期內可以收回。一旦出現短缺,可以采取從外界籌措的形式。主要有短期貸款(無擔保貸款、有擔保貸款和信托收據貸款)、商業信用(先購貨,后付款)等。此外,還有出售商業票據、出售應收帳款等。
關于第二點企業風險承擔問題。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總會遇到風險。因此,企業的風險管理是企業財務機能的又一重要職能。
每當企業遇到風險時應如何處理呢?雖然企業風險處理是一個全方位的工程,但是,就某種程度而言,企業財務機能應該挑頭解決企業風險問題。企業是否愿意承擔風險主要應考慮利潤大小、投資的大小。一般來說企業處理風險的方法有:回避風險;減少風險;接受風險;轉移風險等。目前,我國保險事業己全面恢復,企業參加保險的種類很多,許多企業從中嘗到了甜頭。對于企業財務管理者來說積極參與企業各類保險是避免企業風險的可靠途徑。同時還應及時了解企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并研究其對策。
綜上所述,只有了解了企業的生存機理,明確企業生命有機體機能的意義,才能比較全面知曉企業,從而有效地管理企業,獲得較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