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是指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計劃 ,以達到少繳稅和遞延繳納為目標的一系列謀劃活動。對企業而言,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稅收籌劃是企業納稅意識提高到一定程度的體現。通過研究稅法,關注稅收政策的變化,進行納稅方案的優化選擇,可以減輕稅負,獲取最大稅收利益。
其次,稅收籌劃可以使企業利益最大化,這一點是由稅收的無償性決定的,它是資金的凈流出,并且沒有與之匹配的收入,所以合理的稅收籌劃可以減少納稅成本。
因此,由上可以得知企業稅收籌劃離不開財務會計,兩者相輔相成。只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規范的財會管理和不斷提高的財會人員的業務能力,才能正確計稅,這不僅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會計管理水平。
稅收籌劃的四大原則
企業納稅的多少由稅制決定,但企業在什么時候納稅、納什么稅、納稅額多少則取決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狀況。企業稅收籌劃滲透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有與其他各項管理活動緊密結合,才能取得成效。因此作為一項系統管理工作,稅收籌劃不僅僅是稅法方面的思考,而且與企業整體的管理決策息息相關。
一般而言,企業的稅收籌劃應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事前規劃原則
稅收籌劃要堅持事前規劃原則,企業稅收籌劃是在納稅義務發生之前,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的規劃與控制來進行,它是運用稅法的指導來計劃 生產經營活動從而計劃 納稅義務的發生,是一種事前控制行為。
守法性原則
稅收籌劃要堅持守法性原則,以依法納稅為前提,以合法節稅為方式,以貫徹立法精神為宗旨,這也是稅收籌劃與偷稅、逃稅、抗稅、騙稅、避稅的本質區別。
時效性原則
稅收籌劃要堅持時效性原則,一項稅收籌劃方案在此時是有效的,但在稅法變動時可能就是無效的,所以做好稅收籌劃工作要及時關注稅法的變動,及時調整稅收籌劃方案;要定期對稅收籌劃的結果進行評價,分析執行結果與目標差異,從而提高稅收籌劃的水平與能力。
整體性原則
稅收籌劃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不能只注重于某一納稅環節中個別稅種的稅負高低,而要著眼于整體稅負的輕重,因而應認真衡量稅收籌劃中節稅與增稅的綜合效果。
此外,納稅人還應對風險的偏好、企業規模大小、業務范圍復雜程度及企業人員的業務素質等進行考慮,這些方面都直接影響著稅收籌劃的空間。
系統集成行業稅收籌劃的具體運用
系統集成行業業務比較復雜,每個項目的實施既包括硬件的采購也包括軟件的開發,既包括設備的安裝調試也包括后期的技術服務,而且項目的實施周期一般比較長。
實際操作中,要選擇對決策有重大影響的稅種作為稅收籌劃的重點,選擇稅負彈性大的稅種作為稅收籌劃的重點,因為稅負彈性大,稅收籌劃的潛力也就越大。納稅人在進行稅收籌劃時一般選擇稅負比較重的為切入點。
總體而言,系統集成行業公司主要涉及的稅種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三者占企業稅收支出應該在80%以上。以下解析各稅種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稅收籌劃:
● 增值稅
一、從納稅人的角度講,企業在某些項目中,即包含增值稅應稅項目,同時也包含應納營業稅項目,是一種混合銷售行為。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規定,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分別計算不同稅率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稅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考慮繳納增值稅還是營業稅以便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
假定納稅人含稅增值額增值率為R,含稅銷售額為S,含稅購進金額為P,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納稅人適用的營業稅稅率為5%,則增值率可表示為:
R=(S-P)/S*100%;
納稅人應繳納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分別為:
應納增值稅額=S/(1+17%)*17%*R
應納營業稅=S*5%
令兩稅相等S/(1+17%)*17%*R=S*5%,平衡點為:R=34.41%,即此時兩種稅負相同;
同理,如果營業稅稅率為3%,平衡點為:R=20.65%;
這樣在實際工作中,如果R大于無差別平衡點,那么混合銷售行為繳納營業稅有利于節稅,如果R小于無差別平衡點,則繳納增值稅有利于節稅。
由于我國的經濟市場主體為買方市場,因此公司很難根據自己的籌劃方案來進行節稅處理,往往是根據客戶的要求來開具相關稅種的發票,使稅收籌劃工作處于被動局面。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學習 企業的銷售人員及相關事業部的領導,在與客戶簽訂合同之前就具有節稅意識,做好溝通工作,使客戶按我們的籌劃方案來簽訂合同,這樣就會轉被動為主動。
二、從計稅依據的角度講,進項稅額的抵扣是有時效性的,180日內進行網上認證,過期不予抵扣,所以要及時進行認證。在選擇供貨方時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因為小規模納稅人只能由稅務代開3%稅率的增值稅發票,也只能抵扣3%,在選擇供應商時必然要考慮以上稅收規定的差異。因此要求企業的渠道采購部門,要做好供貨商的選擇工作,盡量選擇信譽好的一般納稅人企業,在合作良好的狀況下,優先開具抵扣發票,使公司獲得延遲納稅的機會,有效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
三、從增值稅享受的各項稅收政策角度講,系統集成行業企業一般擁有自主研發的軟件產品及專利,符合增值稅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為了更好的享受此稅收政策,公司在升級原以備案的軟件產品外,還應繼續開發新的軟件產品。
● 營業稅
從營業稅稅率的稅收籌劃來講,營業稅稅率有兩檔,建筑安裝業收入按3%稅率,技術服務類收入按5%稅率。如果在一項工程中既有安裝工作,又存在相關的技術服務,則要求在簽訂合同時把兩者收入區別開來,同時開具相應的發票,否則稅法要求從高適用稅率,造成公司多繳稅款。
從稅收優惠政策來講,研發型技術企業與之相關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收入可以享受免征營業稅,詳細規定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需要強調的是,四技合同需要在省級科技主管部門先行認定,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合同本身雖然是技術開發類合同,但不符合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要求。例如合同開發后所有權歸屬問題不明確,合同有效時間約定不明確等等問題,結果無法做為免稅收入,全部計征營業稅。
對此,有效解決的辦法如下:
首先,對銷售人員進行技術合同編制的學習 ,特別是對科委關于技術合同規范的要求進行專項學習 ,其領導負責審核;
其次,在商務部設定技術合同審核崗位,對公司所有技術合同在簽訂前進行審核,其商務部領導負責審批,此崗位人員必須精于技術合同的要求,并負責辦理科委認定工作;
最后,由財務部相關領導進行稅務備案風險的審批。
與增值稅退稅方式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這項工作是公司各部門相互配合的結果,并且從領導的高度來重視,才能做好此項工作,所以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聘請中介專業人士進行學習 也是必要的。
● 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涉及范圍較廣的一個稅種,其應納稅額與收入、成本、費用等密切相關。因此稅收籌劃空間較大。
從組織結構角度來講,在投資初期分支機構發生虧損的可能性比較大,其虧損可以和總公司損益合并納稅,這樣采取分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利節稅。
從計稅依據的籌劃來講,分為五個方面:
收入確認時間的籌劃
我國會計準則對系統集成行業的收入確認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如果合理控制收入確認時間,可以合理歸屬所得年度,以達到減稅或延緩納稅,從而降低稅負。
期間費用的籌劃
稅法有扣除標準的費用項目如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業務招待費等一般遵照稅法的規定進行抵扣,避免因納稅調整而增加企業稅負,并合理進行費用轉化,將有扣除標準的費用通過會計處理轉化為沒的扣除標準的費用,降低應納稅所得額;稅法沒有扣除標準的費用如勞動保護、辦公費等合理加大費用開支,特別是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政策要合理利用。
成本項目的籌劃
企業發生某項成本費用可以在存貨與期間費用之間選擇,從所得稅的角度而言,應該計入期間費用,因為期間費用可以在當期扣除。但從增值稅的角度來看,關系到進項稅額能否扣除,如果不涉及進項稅額的扣除,則應該盡可能選擇計入期間費用。但如果影響進項稅的扣除,即當發生某項費用而又不能獲得增值稅發票時,則應該盡可能選擇計入存貨,因為選擇計入期間費用只是獲得所得稅加速扣除的好處,如果以放棄進項稅的抵扣為前提,就得不償失了。
資產項目的籌劃
固定資產的籌劃:對于能夠費用化或計入存貨的成本費用不要計入固定資產,因為它是以折舊形式計入當期費用,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無形資產攤銷的籌劃:影響無形資產攤銷的因素包括無形資產的價值、攤銷年限以及攤銷方法。稅法對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賦予納稅人一定的選擇空間。對于企業來說,應選擇較短的攤銷期限,這樣不僅可以加速無形資產成本的收回,避免企業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而且還可以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提前扣除,前期利潤后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
所得稅稅率的籌劃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這是企業必須努力爭取的優惠政策,對企業的發展影響深遠。由于高新企業每三年進行復審,對企業的研發人員、研發產品的自主權及研發收入都有明確的要求,這就要求公司研發及銷售部門積極開發新項目,為三年后再獲此資質做充分準備,這不僅僅是稅收籌劃的要求,也是公司發展的需要。
(作者為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