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持有CMA和CPA證書的林坤初在風險投資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及對財務工作的深刻認識。林坤初目前被所在的風投公司派駐到另一家公司擔任CFO,主要負責經營管理方面的工作。在他看來,財務并不是簡單的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財務基礎,更需要財務工作者具備一定的管理理念,了解公司各個方面的運營情況。林坤初之所以選擇考CMA認證,主要是專業和職業方面的需求。他認為,CPA注重的是規范性的報表或者說是一種報告的方式或工具,但是他個人認為:“CPA在很多方面都不足以在公司日常的經營管理方面給予很大支持,或者說產生不了更為積極的作用。而CMA不同,利用CMA所涵蓋的知識可解析出財務報表中經營管理方面的管理資訊,這一點對公司來講是十分重要的,CMA在這方面為我提供了多方面的認識和工具。”連續3年CMA考試通過率居全國之首而且因為理論聯系實際的優勢又獲得首家CMA后續教育授權的優財CMA學習 中心研發經理瞿先生認為,財務會計衡量價值,管理會計創造價值。未來十年,財務會計的需求將減少2/3,管理會計的需求將增加2/3,管理會計是未來升職加薪的最大機會。選擇有時候比成功更重要。
林坤初早在99年在永和大王里擔任CFO的時候就已經在經營管理中應用到了CMA中的管理會計知識。他曾說道:“IMA會向會員提供一本《戰略財務》管理雜志,我認為是非常有用的,你看到里面的內容,就可以找到對日常管理比較有效的工具。”林坤初對此介紹到,早先在戰略財務雜志中就曾詳細介紹過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績效管理體系)管理工具,這一工具常被用于IT項目的管理。但當時林坤初就已經將KPI管理工具套用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KPI體系所表現出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它針對整個公司,在包括財務、投資、食品管理、貨品管理及市場開拓等所有日常經營的關鍵點上,都設立了一個指標來顯示其效果。要知道像永和這樣的大型連鎖企業,它的業務以香港為中心,擁有大面積的覆蓋網絡且涉及到多地區的業務管理,如果僅有現金流量報表、資產負債表或損益表等財務報告,管理如此龐大的業務將是十分困難的。如何將KPI應用在永和的業務中成為林坤初首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北京有幾十個店面,如果根據KPI將每個店的管理指標定下來,讓員工定期將銷售額等重要指標進行匯報并進行數據分析和歸納,就可以從中找出各個指標中的關鍵聯系并以此加快發展業務。優財CMA學習 中心的獨家簽約講師孫湛曾經在CMA課程體系的第二門《管理會計與報告》里應用進去了24個案例,并且他本人擁有15年的知名企業財務管理經驗,因此,他也認為CMA是真正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
林坤初隨后說道:“在十年前,我已經在IMA雜志中得到啟示并將KPI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將managementbyexception(例外管理)和managementbyobjective(目標管理)聯系起來。我認為CMA認證并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真正具有實在價值的認證,來指導現在的財務管理人員去執行。”
除了KPI體系,林坤初還將更多的管理會計概念和理論套用在了這樣大規模的企業中執行,產生的效果非常明顯。在林坤初的管理下,永和的業務發展得越來越好,對此他認為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把CMA的管理概念成功的套用在永和的業務上,在KPI的體系下定時定期找出財務及管理上的問題,并讓各個管理層都了解問題所在,將問題提前反映出來,減少了以后發生問題的可能性,同時也加快了開拓和發展的速度。優財CMA學習 中心教學管理部總監余達珍認為,優財CMA學員來自各行各業,70%來自財務領域,30%來自業務、信息、管理等領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價值和必要性,CMA被專家和老師們稱為財務領域的“mini-mba”,能幫助您具備全局視野和大局觀,對決策有效支持,堪稱“軍師”。
林坤初不僅是CMA認證的持有者,他還在自己的公司里培養員工們慢慢向管理會計發展,熟悉管理會計理論。優財CMA學習 中心金牌講師鳳夙認為:“這些準備成為會計師或已經成為初級會計師的財務人員,除了應該學習傳統意義上的財務知識及報表等外,還應該多吸收一些有關管理會計方面的概念和知識,我認為這是他們將來成為一名高級的財務管理人員甚至是企業的高級管理層的必經之路,這也是必需的工具。”
優財CMA學習 中心班主任李老師說,林坤初是在99年考取的CMA認證,他堅定的認為“考試的過程雖然艱苦,但這也是對那些想成為高級財務管理者或企業高層管理者的考生的一個磨練,是值得的。”
林坤初緊貼著國家過去二十年經濟的發展,并了解跨國企業成功的要訣。因此,他相信CMA認證及其持續學習 對協助國家進一步提升企業管治水平,定能產生一定的貢獻。
以上內容由國內首家授權學習 機構、首家CPE(CMA后續教育)授權機構優財CMA學習 中心供稿,登陸優財官網(www.ucfo.com.cn)分享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