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業的學習 體系,甚至是企業大學,首先要造勢,其次是造勢,最終還是要造勢。造勢是所有環節中,最重要的一步,關于從什么任職資格,從什么素質模型,來建設學習 體系的大道理,我在這里就不說了,搞人力資源的都知道,但具體操作才是最關鍵的。其實建立學習 體系甚至是企業大學,和在企業里推廣一個項目一樣,一方面要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對相關部門真正有用,另一方面要讓相關部門樂意來做,甚至主動參與。簡單地來說,要營銷而不是推銷,所以學習 經理要是營銷高手,復合型人才才好。那如何造勢呢?而且持續不斷的形成一個自動運轉的學習 體系呢。
不過做體系、企業大學,做的人首先還另外得明白老板、高層到底要什么,是傾向于業務績效、經理領導力的培養、還是只是純粹噱頭。玩學習 是需要投入的,尤其是高級玩法。上面的目的明確了,我們做方案、搞預算、造勢的時候,才不會被老板PK“不懂事”。有些深圳的企業大學,人很少,分工不細,其實和學習 部、甚至人力資源部下的學習 團隊,沒什么差別,只是老板的面子工程。
領導高度重視是第一位的,學習 體系是一把手工程。領導自己能不能講課呀?領導躲著,把兄弟們推上去上課,靠學習 經理推動而不是老板的示范效應,這樣的企業不大可能建立起有效而持續的學習 體系來。一把手首先要成為講師,經理和主管們其次要成為講師,才能帶動下面的骨干和員工成為講師,才能全員學習。所以學習 體系是一把手工程,要領導重視,骨干支持,群眾努力,才能做成,才能堅持下去。我以前在天音通信的黃老板,別看是高中生學歷,但水平那個高!我出來這么多年,沒見過比他更厲害的老板,那個能講呀,滔滔江水呀。領導為什么會重視不產生直接效益的學習 呢?一定是領導認識到,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沉淀和積累,于是把學習 ,提高到戰略高度,才會真正重視。一個100人的小企業,老板和骨干上EMBA班就差不多了,體系對他們來說太奢侈了。
很多企業都把企業大學建設,搞得像宗教一樣,確實有雷同的地方。它們都有偶像級的人物,比如耶穌、孔子,在企業就是大領導了。它們都有一本《圣經》或《論語》樣的書,在企業就是管理制度了。它們更有很多的傳教士,去傳道、授業、解惑,在企業就是內部講師了。杰克韋爾奇當年定位克勞頓學院,承諾全體員工,只要他在這個位置上,就每年給他們講8次課,在教學安排表 上,他一共講了195堂課。你會發現企業大學要請最好的教授么?不一定,領導尤其是最大的領導,就是最大的教授。2007年和2008年,我在參與廣東移動企業大學建設時,要求每個地市公司的一把手講課,每個人45分鐘,然后把課件放在網上,讓所有員工點擊,也是強調高層參與。
GE還要求,任何一個經理都要有講課的能力,并把講課作為考核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所有的經理必須要經過講課的訓練,然后授課,這樣整個公司形成了一種氣氛,從上到下,帶領別人學習。中海油掌門人傅成玉也表態說:“其實大學,不在于我們能撥很多錢,更多是我們能不能去多上幾趟課。”但退一步來講,越高的老板,一般都很忙,授課水平有限,不能指望他像職業學習 師一樣上課。但最少可以在重點學習 班開幕上,請老板做個講話,學習 部可以幫他準備PPT、講稿綱要。然后照相、錄像,再上傳到公司網絡,給大家學習,員工都知道老大很重視學習 ,并且親自講課,這就足夠了。
以上說的是領導重視,其次是整個公司要把當講師當成榮譽,而不是負擔,所以要高調來運做。讓大家求著學習 部門,和學習 部門拉關系,爭著想成為講師,而不是學習 公司求著大家。這就要在制度上有保證,做講師是有經濟收益的,做講師是有政治榮譽的,做講師是有升職機會的。據說在平安保險,你要想升到高級的職位,一定要在學習 部門當多年講師才可以。你想如果公司的領導,這么重視學習 ,甚至到了戰略的高度,什么學習 體系還建設不起來?做大一點,就叫企業大學了。你作為學習 經理,手上掌握著考核的分數嗎?你們公司的講師上課,有課酬嗎?你在公司,有象蜜糖在蜂窩里的感覺嗎?在骨干升職時,有講師資格的人,有更多機會嗎?你能說得上話嗎?講師的大頭照片,在公司到處懸掛嗎?等等。
但具體操作建議以精神獎勵,文化引導為主,目前很少會有外企把“授課學時”當作部門經理的正規考核指標,如惠普、平安,其實施靠一種內部管理文化來牽引,倒不會很強勢地規定。少數民營企業老板倒會這么干,不過那樣有些走極端,下面會過于注重形式了。內部講師課酬是必須的,但其實部門經理不會很關注那點錢,還是要靠學習 部門給予其尊重和主動營銷、發展講師。
檢驗造勢有的兩個標準:當學習 和業務發生沖突時,哪個優先?當學習 部和業務部發生矛盾時,哪個占上風?如果學習 部整天被業務部,折磨甚至是“蹂躪”,那學習 體系不談也罷,更別扯什么企業大學了,這樣的企業做學習 必定是短期行為,而不是把學習 放在公司戰略的高度。當然反過來也不對,業務部畢竟是出糧食的部門,學習 部畢竟是服務部門,學習 部面對業務部的人,橫著走不對,躲著走更不對,起碼可以直著走吧。
企業大學要靠領導帶動,員工參與培養學習的文化,這才是企業大學的根基,最終的目的是建設傳說中的“學習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