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在一空間中閱讀到一篇文章,題為,銀行報表要把握好的14個財務指標。從這篇文章的題目中,我們就可以感覺到,報表是可以根據需要“把握”的。
“把握”不是我們所要的效果,因為它包含著造假。我想知道銀行喜歡什么樣的報表。所以,我想換個角度看看,銀行喜歡什么報表,什么報表在銀行的眼里是最健康的。
財務結構:
1、凈資產與年末貸款余額比率必須大于100%。
這個指標實質上產權比率的變形應用,產權比率=負債/凈資產,是反映凈資產對債務的保障程度。
上述指標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就是企業的凈資產對貸款的保障程度。至少要凈資產大于年末貸款余額。
2、資產負債率必須小于70%,最好低于55%。
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反映企業負重而行,財務壓力大,財務風險大。
一個效益良好的企業,能通過經營活動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新的資金流入,減少企業外部籌資需求。因為,若非行業因素的影響,一家資產負債率過高的企業,往往意味著企業的效益不好。所以,控制風險的需求,70%應該是一個度。
償債能力:
3、流動比率在150%~200%較好。
4、速動比率在100%左右較好,對中小企業適當放寬,也應大于80%。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都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配比程度,若大于1,則反映流動資產大于流動負債, 企業用當前的流動資產按賬面價值變現所有流動資產用于償還流動負債后,仍有剩余的流動資金。
5、擔保比例小于0.5為好。
這一指標,一方面降低企業或有負債發生的風險,二是提高對銀行債務的保障的程度。
6、現金比率大于30%。現金比率=/流動負債
這一指標,反映企業應對流動負債償債要求的能力大小,可以這樣理解,你催我還債,我說,我資金緊張,先還三分之一如何?這一招往往能讓要債的人停止瘋狂逼債的腳步。
現金流量:
7、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應為正值,其銷售收入現金回籠應在85~95%以上。
8、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支付采購商品,勞務的現金支付率應在85~95%以上。
上述兩項指標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能創造正的現金流入,資金的缺口是因經營需要而產生的正常需求,排除了是因為企業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資金缺口,降低了貸款的風險。
經營能力:
9、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不小于8%,說明該企業的主業正處于成長期。如果該比率低于-5%,說明該產品將進入生命末期了。
10、應收賬款周轉速度應大于六次。一般講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越高,企業應收賬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資金回籠的速度也就越快。
11、存貨周轉速度中小企業應大于五次。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
企業用于償還債務所需的資金應該是從企業創造的收益中用來償還,所以,收入指標的考慮就顯得十分重要,收入與各類資產結合分析,即資產周轉率分析,可以反映出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高低。企業資產周轉率高,說明企業對新增資金的需求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企業對債務資金的償還也是有保障的。
經營效益:
12、營業利潤率應大于8%,當然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綜合獲利能力越強。
13、凈資產收益率中小企業應大于 5%。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高說明 投資 帶來的回報越高,股東們收益水平也就越高。
14、利息保障倍數應大于400%,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 / 利息費用=/
銀行是需要規避風險的,所以,對營業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的要求我們不難理解。而且,上述指標也反映了企業自身對費用的控制水平的高低。
對利息保障倍數400%,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當前的債務水平為100萬元,那么,結合當前的盈利水平,銀行能給企業最大的貸款規模為400萬元。因為從理論上說,在極端的情況下,企業只要將正常支付利息,還是能讓債務延續或是擴大,而債務規模的極限就是將企業的全部息稅前利潤用于支付利息時的債務水平。
根據上述指標,銀行喜歡這樣結構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結構 | 資本結構 |
凈資產 | |
如果我們不去考慮行業因素對資產結構的影響,這樣的結構,已經證明這樣企業是屬于經營風險低,財務風險低的企業。作為,銀行,當然將之列入高端客戶了。
這樣的結構,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也不會難看。因為難看的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支撐不了這樣具有“經營風險低,財務風險低”的資產負債表。
這樣的現金流量表,銀行很喜歡。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
期初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 |
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