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八大變革
2007年1月1日,這天注定要成為中國會計界的一個重要記憶。根據規定,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將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體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內會計師事務所施行。
這意味著從2007年起,中國企業將使用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與國際企業對話。
本期沙龍的嘉賓指出,新會計準則主要有八大變革,分別是: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更注重公允價值;存貨管理辦法變革;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變革;債務重組方法變革;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變革;合并報表基本理論變革;金融工具準則變革。其中公允價值成亮點,本期沙龍嘉賓也著重講述了關于公允價值的應用。
每次新政策和都會觸動企業的神經,但精明的投資人肯定會關注到新的投資機會。
國家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一系列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會計準則將對上市公司業績和資產價值產生重要影響,標志著中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慣例接軌。
新會計準則體系比以往更強調了企業財務狀況的真實反映,而不是僅僅簡單關注企業損益情況,進一步規范企業會計行為和會計秩序,有力地維護社會各方及廣大公眾的利益。
本期管理沙龍嘉賓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傅凝洲,向沙龍會員介紹了新會計準則中的亮點以及其與舊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的異同。
趨同不等于相同
傅凝洲說,新會計準則體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絕大多數參照了相應的國際準則,并采用了與其基本一致的原則和處理方法。實際上,會計準則體系也是經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認可的。新的會計準則將使海外投資者和報表使用將更容易讀懂中國企業的財務報表,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和融資時重編財務報表的成本也將大大減少。
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不等于相同。在關聯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上,新會計準則保持了“中國特色”。
傅凝洲表示,關聯交易的披露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關聯方交易認定上。政府補助和政府的援助方面,國際會計準則要求確認當期損益,我國則區別對待。在我國,如果撥款文件明確了會計處理方法的應從其規定。此外,統一控制下企業的合并問題。我們一般采用兩種方法: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而國際會計準則統一采用購買法。
除了這些差異之外,新會計準則體系和國際會計準則沒有其他實質性的差異。但是中國新會計準則在三個方面也是值得國際會計準則吸收:關聯方交易確認、公允價值的處理以及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問題。
新會計準則的亮點
傅凝洲介紹了新會計準則的四大亮點:一、它強調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二、特別地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在39個會計準則中86次出現“可靠”二字,表明基于我國目前現時環境構建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對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倚重。三,它還在充分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基礎上,同時兼顧了中國經濟的客觀環境和發展特點。四,體系起點高,內容完整,覆蓋面廣,建立起了較為科學完善的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報告標準,填補了我國會計規范領域的諸多空白,并在會計計量、企業合并、金融工具會計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和突破,為深化我國企業變革 、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為適應我國金融體制變革 、應對金融服務市場開放的挑戰,為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奠定了堅實的會計基礎。
新準則影響會計利潤
傅凝洲表示,新準則對會計利潤的增減也有影響。使會計利潤增加的新準則是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所得稅以及投資性房地產;使會計利潤降低的是股份支付準則;使會計利潤可增可減的是存貨、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套期保值以及長期股權投資等準則。而資產減值、合并財務報表則是有利于減少利潤波動、控制利潤的新準則。
稅務籌劃應注意風險控制
傅凝洲說,從合法性的角度講,降低稅收負擔有非法與合法避稅兩種途徑。合法的避稅手段有時候也可能導致稅務機關的不同對待。其一是稅務機關的反避稅調整,反避稅調整雖然合法,但是也有反避稅風險;另一種不會導致反避稅風險,稅務機關不會對其進行調整,這種方法合法合理,沒有風險。前者稱之為避稅,后者稱之為節稅。
傅凝洲強調,偷稅顯然是非法降低稅收負擔的行為,與避稅和節稅有本質區別。但在實踐中,企業往往忽視了稅務機關在征稅時所遵循的實質性課稅原則,而嘗試通過形式上的計劃 ,去隱藏交易的實質,以求達到降稅目的。企業這樣很可能面對嚴重后果,輕則導致稅務機關的反避稅調整,重則被認定為偷稅。所以在實踐中正確區分三者尤為重要。
精彩案例
案例講述人:傅凝洲
案例一:關聯交易
在武漢有一家上市公司,出現連續虧損的情況,假如再虧損下去這家公司就要被“ST”了,所以這家上市公司為了避免被摘牌的危險,就做了關聯交易,這家公司賣了一套《四庫全書》給自己的子公司,共賣了幾千萬元,結果幫助這家公司馬上扭虧為盈,避免了被摘牌。
分析:這種行為看上去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避稅行為,實質上是卻構成了偷稅,這是舊的會計準則中的漏洞造成的。
案例二
實質性課稅原則
某一家畜牧公司,在廣州和深圳各有一個養豬場,所有養的豬都是賣給香港的XX公司,這就有所得稅的問題了,廣州的稅率是15%,深圳的稅率是33%。假設有三種情況,第一,明明是廣州養的1000頭豬,畜牧公司卻在財務報表上反映到深圳養豬場去;第二,畜牧公司直接取消廣州養豬場,只在深圳豬場養豬,以深圳養豬場出口。第三,畜牧公司把在廣州豬場養了95天的豬運到深圳再養5天,在價格中也倒過來,以低價賣給深圳,再以高價售出。
分析:第一種,明明是廣州養的豬,卻報是深圳養的,這僅僅是在形式上說所有的豬都是在深圳養的,其實這樣做是用表象去掩蓋交易實質,是一種偷稅行為,是不可取的。第二種情況,畜牧公司把所有的豬都運到深圳養豬場去,但在深圳同樣有稅務機關,實質上這是節稅。第三種,為什么會把養了90天的豬低價就賣給深圳呢?因為這些豬只要再養5天就可以出售了,并且是以深圳出口出售,當中把利潤都體現在深圳,而不體現在廣州,這種行為就是避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