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小莉:鄧稼先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他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在抗日戰爭時期,他考入了西南聯合大學的物理系,后來又進入了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物學系,由于成績突出他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得到了博士學位,那一年他才26歲。而在得到了博士僅僅9天之后,他就謝絕了恩師以及同窗好友的挽留,他加入了錢三強所主持的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擔任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而那個時候的他可能沒有想到,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即將在他手上展開。
解說:1958年8月的一天,鄧稼先一生的命運被改變。
許鹿希(鄧稼先夫人):突然有一天那個錢三強先生,把鄧稼先叫到他辦公室,當時就用了一個啞謎,就是國家要放個大炮仗,叫你去作這個工作,怎么樣?就用這么一句話,這句話鄧稼先聽了以后心里一咯噔。
解說:鄧稼先立即明白,所謂“大炮仗”指的是什么,不過回到家里他只是輕描淡寫的對妻子說自己要出一趟長差。
許鹿希:我問他到哪兒去,他說他不知道,他不能說,我說調什地方去你給我一個信箱,我們好聯系,好通信,他說信箱也不行,也沒法通信。我說你干什么工作去?他也不能說。
解說:從此鄧稼先開始以戈壁沙漠為家,妻子根本不知道他究竟身處何地,而對外界而言,鄧稼先更是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
許鹿希: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回來,也不知道他什么走,反正是電話一打過來就走了,突然一下就回來了。
解說:當時蘇聯承諾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并派專家來中國幫助研制。不過,隨著中蘇關系的逐漸惡化,蘇聯的援助最終終止了。
高潮(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工程物理研究院前副院長):當時蘇聯專家撤走以后,曾經有這個話,就是離開他們可能這個20年也搞不出來,當時我們就有那么一股勁,叫發憤圖強。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尾數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個負責采購物品的臨時員工,很多人前來應聘。招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后,留下了三名優勝者參加面試。面試的最后一道題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2000支鉛筆,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問他是怎么計算的,他說:"采購2000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其它雜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對此,他解釋道:"2000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雜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樣沒表態。
最后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比較特別,是113.86美元。他解釋說:"鉛筆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從公司到鉛筆廠,乘汽車來回票價4.8美元;午餐費2美元;從工廠到汽車站為半英里,請搬運工人需用15美元;還有……因此,總費用為113.86美元。"主考官聽完,露出贊許的微笑。這名應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