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業的機遇與變革
一、“新時代”強國戰略和“新質生產力”
1.“三步走”戰略和“新時代”強國戰略
2.中國式現代化——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3.我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形勢分析
4.“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
5.“新質生產力”突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保證
二、“新質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創新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里程碑
2.全要素生產率理論
3.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
4.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
5.人工智能是最新“新質生產力”
三、2024年是“新質生產力”突破年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質生產力”
2.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金融資源支持“新質生產力”
3.全國兩會:2024年政府首要任務是“新質生產力”
4.全國兩會:2024年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5. 2024年周期特征:經濟加速復蘇、新質生產力突破、全球秩序重建
四、我國推進“雙碳戰略”的意義和實現路徑
1.氣候問題的由來——全球三份氣候協定
2.《巴黎協定》構建全球氣候新秩序
3.《中美格拉斯哥氣候宣言》中美關系的基石
4.我國實現“雙碳戰略”的歷史意義
5.我國“雙碳戰略”的實現路徑
-經濟脫能源:淘汰高能耗產業和一般制造業
-能源脫碳:能源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提高碳匯:森林碳匯、碳捕捉和碳封存
-碳指標交易和碳金融:上海環境交易所和北京綠色交易所
五、“碳中和”能源和電力革命
1.提高天然氣比重、壓縮煤炭石油比重
2.大幅度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比重:我國新能源汽車戰略
3.發電方式革命:電力脫碳
4.水電比重穩中有降、火電逐步淘汰
5.風電和光電逐步成為主體
6.“積極有序地發展核電”
7.電力供需側革命:電力數字化、智能化和一體化
六、核工業融入“新質生產力”的思考
1.十四五規劃核電裝機容量目標
2.歷次政府工作報告對核工業的政策導向
3.十四五規劃核工業發展五大趨勢
4.核工業全產業鏈融入“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
-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和運營
-核燃料的生產、加工和乏燃料處理
5.核工業產業鏈延長賦能“新質生產力”(模式創新)
-風光核儲一體化
-零碳城市
-核能綜合利用
-碳金融綜合服務
七、人工智能成為“新質生產力”前沿核心
1.ChatGPT基本原理(生成式、預訓練、自然語言對話)
2.ChatGPT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文字創作、藝術創作、智能客服等)
3.ChatGPT自然語言二次開發APP
4.“世界模擬器”Sora(模擬真實物理世界、影視廣告、地球探索)
5.通用人工智能(自主學習進化、任何領域完全模仿人類、超越人類)
6.滲透到各個領域引發革命(人形機器人、醫療領域、建工行業等)
7.Neuralink腦接口重大突破:人類和人工智能融合
8.ChatGPT人工智能推動全球格局重建(經濟、軍事、政治)
9.ChatGPT人工智能對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八、人工智能在核工業的應用和產業化分析
1.可行性認證(土地測繪 報告撰寫 環評)
2.投融資(現金流 資金鏈)
3.規劃設計(電力規劃 城市規劃 生成圖紙)
4.工程施工監理(防護檢測 危險操作檢測 混凝土缺陷檢測 建筑垃圾管理)
5.建筑機器人(部品部件生產機器人 施工機器人 運營維護機器人)
7.核電站運營維護(智能維護 核電站智能監管 核電站預警 智能客服)
8.人工智能產業化前景
-龐大的市場需求
-政府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行動
-產業組織形態:自主研發VS美國引進?
-美國引進:維護國家和意識形態安全
-自主研發:突破美國技術封鎖
9.人工智能產業監管前瞻:國家數據局職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