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公司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它的合理與否是影響企業績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促進企業的內部控制,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課程特色:
1、系統性:本課程的內容涵蓋公司治理問題有且只有的兩種類型,即剝奪型(股東與股東之間)和代理型(股東與經理之間)。
2、實戰性:本課程的方法和工具來自大量的經營管理實踐,追求的重點不在理論高度,而在學完以后能否將培訓效果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
3、前沿性:本課程充分吸收了諸多學科的最新成果,特別是管理學、經濟學以及心理學等強相關學科,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課程收益:
● 幫助學員通過《指導思想篇》的學習,以使其在經營管理實踐中能更好把握公司治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 幫助學員通過《理論、方法與工具篇》的學習,以使其在經營管理實踐中能更好提升公司治理工作的質量水平。
● 幫助學員通過《基礎設施篇》的學習,以使其在經營管理實踐中能更好利用公司治理工作的環境條件。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中高層管理人員,特別是董事長、董事;總裁、副總裁
課程方式:理論講解、案例研討、情景模擬、視頻教學等
課程附件:
1、同步練習:旨在幫助學員在邊學邊練中更好消化和掌握所學內容
2、管理工具:旨在為學員提供和課程內容配套的起支持作用的技法
3、落地方案:旨在幫學員理清將培訓轉化成實際生產力的思路方法
課程模型:
課程大綱:
前言:從“表象”到“本質”
第一篇:指導思想篇(“高速路”)
1. 公司治理的問題類型
2. 公司治理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重點
3. 公司治理問題的結構化分析
第二篇:理論、方法與工具篇(“小汽車”)
第一講:公司治理的基本邏輯(就本質的兩個基本類型進行分析)
導入:表象——三個重大事件
1)1992年:卡特伯里報告
2)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3)2002年:美國突發事件
一、公司形態與兩類治理問題
1. 剝奪型:股東和股東之間的問題
1)企業集團化的理由
2)股權融資導致股東和股東問題的產生
3)股東和股東問題的典型形式
補充:剝奪的結構與隱蔽性
2. 代理型:經理和股東之間的問題
1)“兩權”分離的必然
2)授權導致經理和股東之間問題的產生
3)經理和股東問題的典型形式
對策:約束激勵聯動
二、三種主要的股權結構及其問題
1. 剝奪型問題的解決之道
1)非上市公司:股東的主要法定權利、章定權力的重要性、公司章程和股東協議
重點突破:表決權在公司章程中的約定
2)上市公司
2. 代理型問題的解決之道
第一類:約束類
a內在約束:股東大會制度、董事會制度、監事會制度
重點突破:構建有效董事會的四大支柱
b外在約束:信息披露制度、獨立的外部審計制度、公司控制權市場
第二類:激勵類
導入:從《喬家大院》的股權激勵說起
重點突破:股票期權:最基本的、最簡單的股權激勵模式
第二講:公司治理的最佳實踐
一、合伙人制度:公司控制權安排的制度創新
1. 從萬科到阿里:公司控制權安排的新革命
2. 阿里:資本市場發展走過的這二十余年
3. 阿里回歸亞洲市場未來面臨的挑戰
二、實施員工持股計劃,這兩家民營企業做對了什么?
1. 信譽樓做對了什么
2. 恒信集團做對了什么
第三篇:基礎設施篇(“服務區”)
導入:要做好公司治理工作,除了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掌握系統的理論、方法與工具以外,還要充分利用環境條件
1. 公司治理的“天時”
2. 公司治理的“地利”
3. 公司治理的“人和”
結語:從“知道”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