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價值:
企業是社會經濟細胞,要生存和發展,必須進行定位分析和作出若干戰略規劃性的選擇。思路決定出路,盡管企業的定位方向和戰略規劃選擇是有“機會成本”的,也是極為痛苦的抉擇,但對于企業避免方向性和戰略性錯誤,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也是極為重要的基礎工程。
適用人員范圍:企業
適用人員層次:高中層
時間:一天或者兩天
課程大綱:
一、企業定位分析理論與方法
1、企業定位理論與方法及重要性——成功的企業定位可事半功倍!
2、企業定位的方法與步驟。
二、企業定位分析的主要內容
1、定位環境:企業要分析和了解營商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國家法律法規的變化、宏觀經濟方針政策的變化,國家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產業政策調整與變化,政府引導和導向及辦事具體流程及各種“窗口指導”等;有必要的企業還要分析國際營商環境條件的變化,如“外資政策”、“進出口貿易政策”、“匯率政策”、“中美貿易糾紛”、“一帶一路”,
2、定位比較:企業國際與國內業務發展比較、進口與出口比較、立足當地還是全國布點的比較、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比較、不同規模企業間的比較、不同技術路線與技術水平比較、不同產品規格與質量比較、不同的上下游客戶比較、不同營銷策咧比較等;
3、定位產業:找到細分行業或隱性行業及產業鏈、供應鏈、產業生態鏈中企業的地位;
4、定位用戶:找到精準客戶群體及痛點;
5、定位賣點: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痛點;
6、定位資源:找到市場高效突破點;
7、定位網絡:是否實施“互聯網+”、是否開展電子商務、是否產業互聯網、是否物聯網、是否利用“網紅”、“抖音”等新媒體營銷等。
三、企業定位下戰略規劃性的若干選擇
1、出資人或合伙人、股東的選擇(包括民營企業家族化還是社會化的選擇);
2、“君子協定”與出自協議書或股東協議簽署的選擇;
3、出資方式是“現金”還事非現金的其他出資方式的選擇;
4、認繳出資額與實收資本到位的選擇;
5、民營企業是自然人直接控股,還是設立“控股平臺“間接控股的選擇;
6、是直接股東持股,還是“代持股”或設立“持股平臺“持股的選擇;
7、企業組織形態是:個體工商戶、合伙企業、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選擇;
8、章程與制度是“范本化”還是“個性化”制定的選擇;
9、企業名稱與商標是否統一的選擇(包括名稱與品牌的字數、是否多商標、是否多品牌、是否注冊等注意事項);
10、企業是隨意和經驗性的“素顏”,還是要進行專業和系統的“企業形象設計”(CIS)、設計與)的選擇;
11、企業主體性質是營利性組織還是非營利性組織的選擇;
12、是“直銷”還是“代理制銷售”的選擇;
13、是“薄利多銷”還是“提質高價”的選擇;
14、是核定征收“包稅制”還是查帳征收“一般納稅人”的選擇;
15、是公司本部設立事業部拓展新業務還是異地分公司、子公司拓展新業務的選擇;
16、是一業為主,還是多元化、多業務、多經輔業、跨行業發展的選擇;
17、是積極實施年度分紅,還是留存收益于企業或轉增股本長期發展的選擇;
18、是自我積累生產經營的發展,還是融資負債“帶杠桿”資本運營發展的選擇。
四、企業定位和戰略規劃性選擇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分析
課程理論支撐體系:
宏觀經濟理論、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理論、企業管理學原理、企業定位理論、市場營銷理論、差異化競爭理論、廣告學理論、傳媒理論、企業組織創新理論、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課程引用重點案例:
行業龍頭案例、隱性行業“冠軍”案例、“科技小巨人”案例、“獨角獸”案例、“專精特新”企業案例、產業集群案例、企業形象設計(CIS)案例、企業“龍頭股”案例、科創板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