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議題】
目前正面臨第四次技術革命來臨時期,從理論上而言,新技術革命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起跑線。對應目前疫情不確定性、周期下行、國際環境復雜的情況,如何抓住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契機,進行科技改革創新,無疑是突破目前周期下行、順應新時代發展的關鍵。政府的科改示范行動從2020年正式開始,其目標十分明確,即在部分科技型企業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打造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和自主創新尖兵,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在此基礎上復制推廣成功經驗。企業如何借鑒經驗,抓住新技術浪潮進行改革創新,是我們探討的議題。
課程議題:
1.了解政府科改示范行動的內容,了解其他關聯政策的內容;
2.了解企業如何利用科改行動契機,抓住新技術革命契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順應新技術革命的要求。
【課程對象】負責發展戰略的企業管理人員
【課程時間】6小時
【課程大綱】
模塊一 周期下行與科改創新的戰略意義
一、 經濟周期分析預判與技術創新突破
(一)經濟的周期規律與順勢而為
1. 萬物互聯、周期規律與經濟周期
易經思維與系統理念
2. 周期不同階段與企業順勢而為而不為
易經思維與周期行為
(二)技術革命、周期與發展機遇
1. 不同技術革命與經濟周期
技術革命與五次康波
2. 周期更替中的經驗分析與啟示
(三)目前所處周期階段的預判分析
1. 新舊技術革命交替時期
第三次技術革命衰退與第四次革命來臨
全球五次康波的蕭條期
2. 周期下行與新技術創新突破
第二增長曲線
二、宏觀周期下行應對戰略與微觀企業科改示范創新
(一) 上一周期企業對于發達國家的追趕到追隨
1. 世界價值鏈分工體系與加工廠時代
2. 價值鏈攀升與工業化大國及強國
3. 創新驅動戰略: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
國內挑戰 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
(二)科改示范帶動企業創新破解逆全球化思潮
1. 逆全球化思潮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與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2. 科改示范帶動企業創新突破技術封鎖
(三)科改示范帶動企業創新突破周期下行
1. 順應新技術革命與高質量發展需要
從技術引入期切入到發展期、成熟期
抓住新技術革命契機
2. 從追趕伴隨發達國家到某些新興領域的超越
模塊二 國有企業科改示范行動
一、科改示范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
(一)完善公司治理體制機制
(二)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
(三)強化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
(四)激發科技創新動能
(五)加強黨的建設
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二、國有企業科改示范的先鋒效應
(一)新技術革命與國有企業資本、人才動員能力
1. 下行周期的乘數效應與整體經濟及就業
2. 新周期技術要求強大資源動員能力
3. 國有企業對應新技術革命的優勢分析
(二)國有企業科改示范先鋒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1. 雙百行動、區域性綜改試驗與科改示范專項行動
2. 科技改革示范企業擴圍分析
3. 帶動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科技改革創新
(三)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聯動改革創新
1. 深化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2.深入挖掘具有產業協同效應的非國有資本
三、宏觀政策調控與市場化調節并舉
(一)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與市場調節
1. 發揮市場經濟的效率優先優勢
2. 政府政策以戰略引導合力走向
3. 促進就業 帶動高質量發展下的共同富裕
(二)科改行動要深化市場化改革
1. 指標引領企業的科改行動
2. 研發投入產出考核與吸引科研人員
3. 促進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市場化改革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雙輪驅動”
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
(一)科改示范企業的動態調節
1. 專精特新企業的動態增加
增加的入圍企業中專精特新企業比例大幅提升
2. 科改示范企業從數量到質量的調整
(二)不同政策扶持助推專精特新企業入圍
1. 全國性的報告文件分析
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制造2025、十四五規劃等
2. 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分析
工信部等部委、北京市等地方政府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
(三)專精特新順應新周期新技術革命發展
1. 傳統產業轉型與新興產業發展
數字化轉型的不同情形
2. 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強成長性
較強創新能力一般符合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五、地方政府的科改示范行動配合
(一)地方政府的科改示范行動
1. 省級科改示范行動的要求
代表性、緊迫性、較強意愿
2. 扶持市場化、專業化導向的企業
3. 建立考核評估與動態調整機制
(二)政策引力與系統合力并行
1. 地方政府引導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
2. 引導政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
模塊三 一般企業的發展機遇
一、抓住新技術革命契機進行技術創新
(一)改變企業無序擴張的取向
1. 擴張圈地帶來的無序與無需
2. 創新方向趨向專業化與市場化
(二)爭取地方政府的扶持推力與企業內力并行
1. 與地方政府的高科技企業要求對標
2. 企業內部的激勵相容機制設計
3. 設計研發力量投入產出激勵考核機制
二、抓住新技術革命契機進行組織模式創新
(一)利用平臺經濟模式發揮企業優勢
1. 平臺鏈接優勢與社會資本
2. 構建三產業融合平臺,以鏈接促創新
3. 組織模式創新促進企業本身的技術創新
(二)構建平臺生態生產體系
1. 利用自身優勢促進工業軟件自主創新
2. 利用模塊化實際生產促進多次創新的實現
3. 多中心驅動與關系調節
從管理企業、管理資本轉向管理鏈接
三、內卷時代突出差異化競爭
(一)尋求突破點,避開存量競爭的內卷
1.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
2. 盡量協作替代惡性競爭
案例 智能機器人制造 ASML光刻機
(二)差異化創新方向與市場占有率提升
1. 產品創新:結合企業優勢進行融合創新
拉近人與產品之間的距離
技術的快速迭代
2. 營銷模式創新、營銷渠道創新:重視用戶體驗
案例 蔦屋書店 完美日記
3. 生產組織模式創新
案例 海爾模式與華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