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效率化與產能管理概述
1、先進生產方式介紹
;
2、精益企業之屋;
3、制造資源的線性規劃;
4、作業系統的配置原則。
二、效率改善的基礎與改善方向
1、運用IE技術改善的原理、原則;
2、瓶頸產生與消除;
3、現場7種浪費分析;
4、如何減少浪費,保持流程增值;
5、如何快速換型,提高系統效率。
三、制造程序分析與改善
1、流程程序圖分析;
2、加工效率的改善;
3、檢查效率的改善;
4、停滯與等待的分析與改善。
四、動作效率分析與改善
1、動作分析的要領;
2、動作活性指數介紹;
3、運用動作分析提高動作效率;
4、運用動作經濟原理提高效率。
五、作業效率分析與改善
1、人機作業分析;
2、人機優化與效率改善;
3、生產線布置的效率分析;
4、“U”型布局和連續流;
5、工作抽樣方法的應用。
六、標準工時測定與生產線平衡
1、標準工時的定義;
2、標準工時的實際測定;
3、PTS預定時間標準法;
4、MOD模特法的原理;
5、如何運用MOD法確定標準工時;
6、生產線節拍Takt與速度;
7、如何運用標準工時平衡生產線。
1、為什么要衡量生產力表現;
2、PPR報告什么;
3、PRR涉及的名詞解釋;
4、PPR的十大指標體系;
如何持續改善生產力表現。